電泳流水線涂裝的漆膜弊病及其防治
由于電泳涂裝方法的獨特性,電泳流水線所產生的漆膜弊病雖與一般漆膜病相同,但病因及防治方法不同,有些弊病是電泳涂裝。在本章中將常見的電泳涂裝漆膜弊病及病因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顆粒(疙瘩)
在烘干后的電泳漆膜表面上,存在有手感粗糙的(或肉眼可見的)較硬的粒子,稱為顆粒。
產生原因:
(1)電泳槽液有沉淀物,凝聚物或其它異物,槽液過濾不良。
(2)電泳后沖洗液臟或沖洗水中含漆濃度過高。
(3)烘干爐臟,落上顆粒狀的污物。
(4)進入電泳槽的被涂物不潔凈,磷化后的水洗不凈。
(5)涂裝環境臟。
防治方法:
(1)減少塵埃帶入量,加強電泳槽液的過濾。所有循環的漆液應全部經過濾裝置,推薦用25um精度的過濾袋過濾,加強攪拌防止沉淀,消除槽內的“死角”和裸露金屬處,嚴控PH值和堿性物質,防止樹脂析出或凝聚。
(2)提高后沖洗水的清潔度,電泳后沖洗的水中固體份要盡量低,保持后槽向前槽溢流補充。清洗液要過濾,減少泡沫。
(3)清理烘干室,清理空氣過濾器,檢查平衡系統和漏氣情況。
(4)加強磷化后的沖洗、要洗凈浮在工件表面上的磷化殘渣。檢查去離子水循環水洗槽的過濾器堵塞,防止被涂物表面的二次污染。
(5)涂裝環境應保持清潔。磷化至電泳槽之間和電泳后瀝干(進入烘干室前)應間壁,檢查并消除空氣的塵埃源。
注:槽液中污物基準測定:取槽液1公斤,用500目的濾網過濾后,殘渣量應少于10mg。
2.陷穴(縮孔)
由外界造成被涂物表面,磷化膜或電泳濕漆膜上附有塵埃、油等,或在漆膜中混有與電泳涂料不相溶的粒子,它們成為陷穴中心,并造成烘干初期的流展能力不均衡而產生火山口狀的凹坑,直徑通常為0.5—3.0mm,不露底的稱為陷穴、凹洼,露底的稱為縮孔。
相關信息來源:www.szg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