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醫藥作為瑤族歷史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及用藥特點。其藥浴療法,更是代代相傳,人人喜愛。千百年來,已成為瑤族人民治病健身、益壽延年的習俗。
瑤族鄉民每天勞動后,都要采集新鮮草藥,分別捆成小把,放入大鍋中煎煮,藥液煮沸后半小時左右,趁熱倒進高約70cm、直徑80cm左右的大桶中,加入適量冷水,使水溫保持在38℃左右,進行洗浴。規矩是先讓小孩洗,然后大人洗。每天全家人都要浸泡一次,每次30分鐘左右。
經我們多次深入瑤寨考查,瑤族鄉民喜歡采集半楓荷、透骨香、鉤藤、九節茶等十余味草藥來洗浴。
半楓荷,為金縷梅科植物金縷半楓荷的樹皮及枝葉,藥性甘、淡,微濕,可祛風除濕、活血消腫。主治風濕痹痛、腰肌勞損,半身不遂,跌打損傷。
透骨香,為杜鵑花科植物滇白珠的全株,藥性辛、溫,可祛風除溫,舒筋止痛。治風濕痹痛,筋骨孿縮,寒濕腳氣,癤癬腫毒。
鉤藤,為茜草科鉤藤屬植物鉤藤的帶鉤莖枝,藥性甘、涼,功效清熱熄風,祛風通絡。治小兒驚癇,大人頭暈目眩,婦人子癇等。
九節茶,為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的枝葉。藥性辛、平,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主治肺炎、急性闌尾炎,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骨折等。
瑤族藥浴適應于治療風濕性疾病、類風濕性疼痛、急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偏癱多發性神經炎、跌打損傷、皮膚瘙癢、婦女產后諸風、外感身痛保健等。
據瑤族鄉民說,藥浴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吹風,浴液溫度要適中,不能過熱或過冷,高熱、高血壓患者以及有出血傾向者禁用。
近兩年來,我們運用瑤族藥浴法對風寒濕邪所致疾病進行了臨床觀察研究。根據瑤族民間用藥方法及用藥習慣,結合臨床實際,我們選擇了30位18—60歲的人,大多有怕寒、身痛、關節不利等癥狀,其中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3人,有風濕性疼痛的7人,有腰腿痛的9人;有坐骨神經痛的3人;還有2人是傷風感冒,1人是皮膚騷癢。瑤藥在進行藥浴治療中,藥浴次數多的達40次,少的只有1次,平均20次左右。經藥浴治療后,他們的癥狀都有不同程度的緩解,并感到有止痛效果,其中顯效8人,占20%,有效23人,占77%:無效1人,占3%,治療總有效率達97%。在藥浴期間,未發現一例毒副反應。起到了治療、預防、保健的作用。
詳情請點擊:www.zg668.com www.dfysy.co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