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常說“手機控”、“游戲控”、“包包控”等等,“控”有指人沉浸其中,似乎被物所役的意思。如果要用這個“控”字去給乾隆“貼一下標簽”,那他就是名副其實的“玉石控”了。故宮博物院藏玉三萬多件,其中一半為乾隆所藏,這足以道明乾隆對玉的極度沉迷。
美人不及美玉
歷代不少皇帝擁有美人無數,縱欲于奢華淫亂的生活中。乾隆也有佳麗三千,但美人并不是他主要的消遣對象。相對于美人,他更愛美玉。
早在乾隆整頓吏治時,就對玉石這種高雅的情有獨鐘。每年各地官員上供朝廷,總少不了美玉,這能討得乾隆歡心。
乾隆把玩玉石的嗜好一發不可收拾,總是想盡辦法謀得好玉。在每年三次常貢之外,他允許上貢的官員隨時進貢,多的官員一年可以上貢三十多次,為了能得到更多更好的美玉,他竟然拿出高于市場價格的錢回贈上貢官員。
但是清朝的開支和皇家開支是分開的,作為一國之君的乾隆不可能隨便動用國庫資金。為滿足自己欲望,他不得不采用了和公式的餿主意:凡是朝廷犯錯的官員,如果沒有妨礙大清社稷安全的,交些銀兩上來就可以免除罷官的懲罰,這些罰款將由和公式轉交給乾隆私用。
有了這筆資金后,乾隆更加狂熱收藏玉石,到了晚年時,他收藏的古玉接近一萬件。空閑的時候,乾隆每天都會把這些古玉拿出來擦拭,撫摩,把玩。癡迷美玉的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他迷戀美色的欲望,那些后宮的美女佳人真是備受冷落啊!
乾隆愛玉成癖,清代宮廷玉器的做工之精、器型之眾、使用之廣、數量之多,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媲美的。當時宮廷集中了全國的玉雕設計師和匠師;乾隆也控制了玉源地,宮廷掌握了的玉材,碾制出了大批精美絕倫的玉器。
喜蘇州玉器
清代除了宮廷造辦處玉作、如意館以外,承擔起為宮廷制作玉器的任務,還有蘇州織造、江寧織造等地,形成了龐大的宮廷玉器制作網絡。
明清以來,蘇州一直都是流行時尚的引導者。明末時,蘇州的琢玉工藝已被推為全國首位;到清代,蘇州更是全國首屈一指的琢玉中心。
文章來自: 【古董收藏 】www.gougoujp.com
文章來自: 【古董收藏 】http://www.gougoujp.com/auc/cat/20842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