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層、雙層及多層層濾料濾池設計中,濾池的優化設計是以濾池運行處于工作條件為原則。為此可調整各種工藝參數,使濾池的壓力周期等于它的水質周期。以調整濾層厚度為例,增加濾層厚度會提高整個濾層的含污能力,延長水質周期。但濾層水頭損大也相應增大,從而縮短了壓力周期。
石英砂單層濾料除鐵濾柱軸向分布,采用石英砂單層濾料做除鐵試驗,濾柱采用D=100mm透明有機玻璃管,石砂濾料d=0.6~1.2mm,濾層厚度1000~1500mm不等,濾速8m/h,反沖洗強度12~14L/s.m2,原水含鐵量10~12mg/L。濾后水含鐵量<0.3mg/L。可見,鐵高于主要是在上層約300mm范圍內被去除的,相應工作周期只有8小時。 可見,大部分濾層含污能力未被充分利用。實驗中觀察:每次反沖洗結束,回落到濾層上部的是細小的顆粒和破碎的鐵質氧化物,厚度約80~150mm,其比表面積大、孔隙率小、附著物鏡檢微生物十分活躍,具有極強的吸附氧化能力,致使大部分鐵質在此層被去除。但濾層也因此很快被堵塞,很快到達期終水頭損失值,迫使周期結束,不得不進行反沖洗,在利用石英砂單層濾料進行地面水除濁也有類似情況。在濾層厚度確定以后使整個濾層含污能力充分發揮作用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