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人們賞玩的走馬燈。中國的燈彩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扎、刺縫等工藝,利用各個地區出產的竹、木、藤、麥稈、獸角、金屬、綾絹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國古代制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為。
充氣廣告產品行業主要是對節假日,開業慶典,企業活動時候在活動現場安放一些具有歡慶,象征喜慶的產品借以營造喜慶的氛圍,其中燈籠柱借鑒了中國具有象征意義的燈籠,可以說,燈籠柱是燈籠現代化的發展和延伸,燈籠柱不但營造了一種喜慶團圓氣氛,更是一種象徵。燈籠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
四串燈籠充氣立柱,四個大燈籠相連,更顯大氣,喜慶,營造了一種喜慶團圓氣氛。是勇敢智慧的,表達了無限的洋洋喜意,大紅燈籠暖入人心的節假日的喜慶,更具大氣,深受人們喜愛。
四串燈籠柱規格是可定制的,一般制作8-12米,面料可選用PU,420D,600D加強牛津布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