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和顯微鏡的淵源
1859年夏天,31歲的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Dunant H. 1828一1910)從阿爾及利亞到法國,途經撒丁(意大利邦國之一)一個叫索弗利諾的村莊,當時奧地利陸軍與法國和撒丁聯軍激戰,雙方士兵傷亡慘重,他親眼目睹了激戰后四萬多名死傷的士兵橫尸遍野,血染山崗、無人救護。無助的傷兵在烈日下痛苦掙扎、呻吟。
http://www.cnrico.com/
這悲慘的戰后情景令杜南感到極度震驚。他積極組織和動員居民搶救傷兵、護理傷員,掩埋尸體光學顯微鏡。在當時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他毅然決定把隨身所帶的大筆現金用來幫助瀕死的不幸傷員。他派傭人采購清洗和包扎傷口用的敷料、藥品及其他物資。他四處奔走,組成一個臨時戰地救護小組,連續三個晝夜緊張工作,挽救了許多垂危的傷員。在當時的救護現場為了讓更多的志愿者參與救護,他帶領大家高喊¨Tutti fraternity¨(人類皆兄弟)。
http://www.cnrico.com/
受近代職業護士創始人弗洛倫薩•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取得世人矚目成就的影響,杜南產生了建立一個中立的、顯微鏡永久性戰地救護小組的想法,并立志要以南丁格爾為楷模,獻身于救護戰地傷員和難民的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事業。
1862年11月,杜南回到日內瓦,撰寫了《索弗利諾回憶錄》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了許多建議,如“成立一個民間、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應不分國籍地特許醫生和護理人員進人戰場履行救護任務;廣學戰地救護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一律佩帶或懸掛國際公認的統一標志;制定以人道主義態度對待戰俘的國際法;把戰時救護工作與非戰時的國際救災工作結合起來……”,希望喚起社會的關注。
http://www.cnrico.com/
《索弗利諾回憶錄》被譯成多種文字傳遍全歐和世界。同時,顯微鏡杜南到歐洲各國游說,倡議成立國際性的救護組織。他的建議得到日內瓦另4位知名公民的贊賞和支持。1863年在瑞士日內瓦“傷兵國際救護委員會”(又稱“日內瓦五人委員會,’)成立,即國際紅十字會前身。同年10月召開了第一次日內瓦國際紅十字會會議。http://www.cnric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