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的多能性來自于它的三個單體結構單元——丙烯睛、丁二烯和苯乙烯。每個組分都為終聚合物提供了一套不同的有用的性能。丙烯睛主要提供了耐化學性和熱穩定性;丁二烯提供了初度和沖擊強度;苯乙烯組分則為ABS提供了硬度和可加工性。 有三種生產工藝——乳液法、連續本體法或懸浮法,任一種工藝方法所制得的ABS原料中的苯乙烯含量均為50%甚至更高。通常至少兩種工藝結合使用,以使終產物化。ABS樹脂屬于兩相體系:苯乙烯一丙烯睛共聚物(SAN)為連續相,丁二烯衍生橡膠為彈性體分散相。 實際上還有少量苯乙烯和丙烯睛在丁二烯橡膠上發生共聚合反應(接枝),本來不相容的硬SAN和橡膠相容起來。因此,人們可把ABS看作是個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聚合物合金之一。
改變三種單體A、B、S的比例,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橡膠相的形態就能有無限的ABS產品供選擇。例如,橡膠相的顆粒大小可以從小于0.1微米變到幾個微米。橡膠相內平均顆粒大小和顆粒大小分布,對聚合物性能的整體均衡,包括強度、韌度和外觀有重要影響。大橡膠顆粒增加韌度而降低光滑度。
與分子量相關的硬相鏈長度對ABS樹脂的性能也有的影響。一般地,聚合物鏈越長,強度性能(包括沖擊和延性)越高,而流動性能越低。
后,硬SAN相與橡膠相的比率將影響ABS樹脂的流動性和抗沖擊性能之間的均衡,例如,橡膠含量的增加將提高ABS材料的沖擊強度和韌度,但通常以流動性變差為代價。 流動性能和抗沖擊性能之間的均衡是ABS材料的基本產品特征,這種特征將普通用途的ABS材料彼此區別開來。
合金及專用品
如果在聚合過程中加人更多種的單體,或者混入化學添加劑,或者與另一種塑料共混或形成合金,就可以進一步拓寬以ABS為基礎的樹脂的性能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