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式大棚在南方的應用與改進
在南方種好冬暖式大棚蔬菜,首先要盡量克服地域環境的不足,創造良好的生態氛圍,種植適應當地氣候的品種,壽光盛榮溫室工程有限公司建議大棚建設需作如下改進:
一、大棚的朝向,一般為南偏東5—10o,有利于大棚在冬季采光。鎮橋鎮橋黃村05年建造的大棚,因朝向不合理,致使大棚內靠西南2—3米作物生長不良,冬季下午2時陽光不能照射到后墻,光能利用率低。要想種好大棚蔬菜,大棚朝向不可疏忽,必須慎重。
二、適當增加大棚高度。經科學的測定,根據樂平鎮橋的緯度,可以計算出本地冬至太陽高度角為37.58o。大棚高度設置的依據:在南方大棚采光面主要部分的角度與當地冬至時太陽高度角之和達到60o,而在北方壽光達到50o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大棚斜面連線與平面夾角為22.42o。在這角范圍內,大棚越高,采光性越好,但大棚越高造價越高,抗風暴等自然災害能力減弱。
增高大棚有如下優點:1、冬季采光性好,升溫快,保溫好,春夏季又便于控制高溫。2、有利于改善通風透氣環境,減少有害氣體對作物的毒害。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大棚升高有利于棚內與外界氣體交換。3、有利于降低大棚濕度。在南方地下水位高,棚內濕度偏大,造成棚內透光性差,影響作物光合作用,在冬天影響棚內溫度提高,易使作物遭受凍害。春夏季溫度高、濕度大,易使作物灼傷和發生病害。增加大棚的高度,同時擴大了大棚內的空間,按照灌水量和作物葉面蒸騰量不變,棚內濕度會相應降低。大棚升高有利于氣體交換,會大大地降低棚內濕度。
三、采用地下自動暗滲灌水追肥技術。南方較大的特點,空氣濕度大,地下水位高,如果采用溝灌,水分向下滲透難,會增加棚內的濕度,引發多種病害,是日光溫室大棚蔬菜生產在南方發展較大的難題。這種技術的優點是:1、省時省事。只需設置閥門開啟,灌水追肥就同時進行。2、節水。地面溝灌每畝每次灌水8—10立方米,而自動地下暗滲灌水只需2—4立方米,節水3/4。3、省肥。自動地下暗滲灌水施肥,比常規省肥1/4以上。4、施肥均勻,減少肥害。5、減輕病害的發生。因灌水不見水,大大減輕了棚內濕度,可以減輕各種病害的發生。6、減少農藥污染。由于病害輕,不施或少施農藥,生產出無污染的綠色蔬菜。7、有利于提高地溫。自動地下暗滲灌水的貯水池是建在棚內,水溫和棚室溫基本一致,所以灌水不會降低地溫。鎮橋種植大棚蔬菜的菜農,普遍反映冬季地溫提高慢,有礙于作物的果實的發育與生長。8、能降低生產成本,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提高作物的產量。
四、懸掛反光幕。冬季的南方比北方溫度高得多,但南方云多霧大,光照時間明顯不足,懸掛反光幕,能提高農作物的采光率,冬季更好地提高大棚的溫度,減慢溫度在夜間下降速度。
五、選擇好適應本地環境和市場的品種。由于樂平大棚規模不大,育種機構還不會投入大量的經費研究出耐高溫高濕,低溫也生長良好的品種。現優良種植的品種,大部分來自于北方,大北方生長良的品種,在南方種植其優良性不一定能顯示出來。鎮橋種植多的是西紅柿、茄子、黃瓜。通過幾年來實踐驗證,西紅柿成功機率高,而黃瓜弱,一遇到半個月的連續陰雨,就無法正常生長。茄子的生長也不盡人意,鎮橋橋黃村育苗時間偏晚,導致采摘時間推遲,從表面上說這也無可厚非。
六、不斷地總結經驗,全程跟蹤記錄。全程記錄包括作物生長、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記錄,每日大棚內早上8時、中午1時、下午5時溫度濕度及每日較高溫度和較低溫度,耕作層10厘米深土壤每日較高溫度和較低溫度等等。全面地鋪開,對于普普通通文化并不高種植戶來說,的確是很難做到的,但應有三分之一大棚全程記錄,這對我們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時,提供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