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較早發明滾動軸承的之一,在中國古籍中,關于車軸軸承的構造早有記載。從考古文物與資料看, 中國古老的具有現代滾動軸承結構雛形的軸承,出現于公元前221~207年 (秦朝)的今山西省永濟縣薛家崖村。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本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的強大推動下,軸承工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在十七世紀末,英國的C.瓦洛設計制造球軸承,并裝在郵車上試用以及英國的P.沃思取得球軸承的專利。十八世紀末德國的H.R.赫茲發表關于球軸承接觸應力的論文。在赫茲成就的基礎上,德國的R.施特里貝克、瑞典的A.帕姆格倫等人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對發展滾動軸承的設計理論和疲勞壽命計算作出了貢獻。隨后,俄國的N.P.彼得羅夫應用牛頓粘性定律計算軸承摩擦。英國的O.雷諾對托爾的發現進行了數學分析,導出了雷諾方程,從此奠定了流體動壓潤滑理論的基礎。在建國五十年來,中國軸承工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編輯本段作用
究其作用來講應該是支撐,即字面解釋用來承軸的,但這只是其作用的一部分,支撐其實質就是能夠承擔徑向載荷。也可以理解為它是用來固定軸的。就是固定軸使其只能實現轉動,而控制其軸向和徑向的移動。 電機沒有軸承的后果就是根本不能工作。因為軸可能向任何方向運動,而電機工作時要求軸只能作轉動。 從理論上來講不可能實現傳動的作用,不僅如此,軸承還會影響傳動,為了降低這個影響在高速軸的軸承上必須實現良好的潤滑,有的軸承本身已經有潤滑,叫做預潤滑軸承,而大多數的軸承必須有潤滑油,負載在高速運轉時,由于摩擦不僅會增加能耗,更可怕的是很容易損壞軸承。把滑動摩擦轉變為滾動摩擦的說法是片面的,因為有種叫滑動軸承的東西。
編輯本段滾動軸承尺寸大小分類
分為: (1) 微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6mm以下的軸承; (2) 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8-55mm的軸承; (3) 中小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60-115mm的軸承; (4) 中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120-190mm的軸承 (5) 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00-430mm的軸承; (6) 特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440-2000mm軸承。 (7) 重大型軸承----公稱外徑尺寸范圍為2000mm以上的軸承。 也有按孔徑區分的,如孔徑10mm以下為微型軸承
編輯本段其所能承受的載荷方向分類
可分為:①徑向軸承,又稱向心軸承,承受徑向載荷。②止推軸承,又稱推力軸承,承受軸向載荷。③徑向止推軸承,又稱向心推力軸承,同時承受徑向載荷和軸向載荷。按軸承工作的摩擦性質不同可分為滑動摩擦軸承(簡稱滑動軸承)和滾動摩擦軸承(簡稱滾動軸承)兩大類。
角接觸軸承
球與套圈公稱接觸角大于0°,而小于90°的滾動軸承。可同時承受徑向負荷和軸向負荷。能在較高的轉速下工作。接觸角越大,軸向承載能力越高。高精度和高速軸承通常取15 度接觸角。在軸向力作用下,接觸角會增大。單列角接觸球軸承只能承受一個方向的軸向負荷,在承受徑向負荷時,將引起附加軸向力。 并且只能限制軸或外殼在一個方向的軸向位移。若是成對雙聯安裝,使一對軸承的外圈相對,即寬端面對寬端面,窄端面對窄端面。這樣即可避免引起 附加軸向力,而且可在兩個方向使軸或外殼限制在軸向游隙范圍內。
外球面軸承
有外球面和帶鎖緊件的寬內圈的向心滾動軸承。主要供簡單的外殼使用。
直線運動軸承
兩滾道在滾動方向上有相對直線運動的滾動軸承。
球軸承
滾動體是球的滾動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