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拴馬樁所具有的研究價值與藝術欣賞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雕刻技法融圓雕、浮雕與線刻為一體,從現存的拴馬樁實物看,其動物造型以獅子為主,而人物造像則有人騎獅子、仙女獻桃、道教八仙等,涉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傳統劇目等內容。在塊塊普普通通的青石上,民間藝術家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發揮得充分透徹,從而使拴馬樁石刻既成為民間石雕藝術的典型代表,又成為鄉土文化 中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很多庭院,四合小院都擺放四靈獸栓馬柱石雕,一般來說,用于戶外的一般保持傳統式樣,用于室內的會略細一點。
石雕拴馬柱,早些盛行于北方,通常高度在2米左右,可以認為是古代北方的民間石刻,在歷史中石雕拴馬柱一度被認為是鄉紳大戶炫耀經濟能力的一種物件,其主要作用還如它名字一般,用來拴綁馬、騾子等牲口,但是隨著后期社會的發展,各種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石雕拴馬柱的作用開始被淡化,轉而變成了具有歷史特色的一種石雕產品。石雕拴馬柱既有裝點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時還被賦予了避邪鎮宅的意義,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當然在許多仿古建筑中石雕拴馬柱仍舊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