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長期高密度集約化養殖及高營養指標配合飼料的使用,導致草魚肝病(肝膽病)的暴發,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此病常與出血病、爛鰓病并發,魚越大,吃食量越多的魚,發病更嚴重,死亡也越多。
肝病(肝膽病)是營養病、環境病,在高溫酷暑時節,魚類攝食量增加,水質變化異常,因此,夏秋季節是病害暴發頻繁的季節,草魚肝病(肝膽病)也常在該時段發生。
一、臨床癥狀
病魚魚體發黑,消瘦,尾鰭發黑,鰓絲水腫,發白或爛絲,大多離群獨游于水面、岸邊或下風口處。投餌時不吃料。剖開腹部,肝臟呈土黃色,顏色變淡或蒼白,呈花斑狀。用手捏易碎,放入水中易散開。肝囊腫大,膽壁變薄,膽汁呈墨綠色,腸道內無食或少食。
二、病因分析
該病一般發生在高密度精養池塘,且都是投喂的配合飼料,經調查分析其致病的因素主要有:
1、水質差。發病塘口水源差,換水量小,水質較肥,透明度都在30厘米以下,經檢測水中的氨氮亞鹽偏高,pH值的日差變幅較大,這些因素會影響到魚的正常生理代謝活動,甚至會對魚體的某些組織器官造成損傷,使魚體的抵抗力下降,易誘發該病;
2、飼料因素。投喂過量的顆粒飼料、顆粒餌料配方不合理、投喂了變質飼料,致使魚體組織器官誘發該病;
3、用藥不當。目前在魚病防治上仍以化學藥品為主。在實際養殖過程中,養殖戶不注意生態防病、魚種消毒、藥餌預防工作,一旦有病,頻繁、超量用藥,降低了魚的抗病力,易造成藥源性的肝損傷;
4、池中重金屬含量偏高,有些池塘的底質土壤或水源中重金屬較高,使魚體中重金屬積累過高,也可能引發此病。
三、預防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加強水質管理。保證水深在1.5-2.2米,透明度在35cm以上,保證新鮮充足的水源,生長旺季保證每天加、換水20cm,定期使用硫細菌顆粒底改,分解底部有機質,防止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產生。每年年底要清塘消毒;
2、合理調整放養密度,控制水體載魚量。放養魚種以冬放為宜,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純正的魚種,并堅持魚種消毒。池塘配有增氧機的可適當提高放養密度;
3、堅持“四定”投餌,要選購信譽好的正規廠家飼料,堅決不投喂霉變飼料,嚴禁使用喹乙醇等激素添加劑;
4、搞好生態防病,定期使用酵之素等微生態制劑產品,條件水體水質。
5、做好藥餌預防,定期在飼料中適量添加 肝膽酶防治 專用酶,以調節魚體的生長代謝功能,增強魚體的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