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氣溫下降之時,又到了咱們吃貨食療進補的黃金時候。按照中醫的理論,人的身體在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反應,并且會有不一樣的癥狀和毒素。需要通過食材的屬性,進行調理疏通,從而達到健康的目的。可是,汽車受到的待遇可就沒有這么好了。有些車主其實并沒有明顯的寒暑季之分,反正加好了油就可以出發,車輛不出問題就不需要去保養。
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在氣候條件變化明顯的時候,也需要對愛車進行適時適度的保養,幫助各項機件能順利、穩健地度過寒暑二季。那么,冬天應該對汽車做哪些的養護,才讓其安心過冬。
輪胎也分季節
在南方地區可能對輪胎的季節之分沒有很明顯,但是在遙遠的北方,此時已經進入下雪的時候,路面的冰和雪會讓原本使用的四季胎摩擦力降低。導致發生摩擦力降低的原因,大體是由于輪胎接觸面沒有足夠的花紋產生摩擦力;花紋較深的冬季胎可以減輕因此導致的影響。
冬季胎的橡膠配方與夏季胎、四季胎各不相同,在寒冷的時候冬季胎依然能保持輪胎的柔軟性,增加車輪和地面的截面積,改善摩擦力。并且,一些冬季使用的輪胎還會在胎面融入釘子,幫助車輪找回抓地力。
不能強刮的雨刷器
停放在室外的車輛,玻璃結冰結霜最正常不過,有些粗心的車主會在熱車的時候,打開雨刷刮走玻璃上的霜。可不曾想過,玻璃表面的冰和霜會把雨刷和玻璃粘連起來,開啟電機強行刮動,一方面會傷害驅動電機、容易產生故障;并且,雨刷的膠條也會因為受冷僵化并產生變形。
適當的方案應該是在熱車的過程中,利用發動機的熱風吹向玻璃,或者使用玻璃自帶的電發熱功能,提升玻璃溫度融化表面的冰霜,再使用雨刷將其刮走。又或者自己動手利用專用鏟子,同樣可以去除玻璃的冰霜。
油液的重要性夏季要注意散熱,冬季要注意的便是過分散熱。發動機機油也需要根據季節進行更換,冬季的機油需要看重的是低溫流動性。因此觀察留意機油標號W前面的數字,數字越小低溫流動性就越好。
冷卻系統同樣需要照料,過往的老司機會把水箱里的冷卻液以水作為替代。可在冬季,較低的氣溫會把水結冰并膨脹最后令水箱破裂。因此,到了冬季應該使用防凍液,防止結冰是一方面,另外能避免水泵、管道等部件出現生銹、結垢,降低了散熱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熱身”
在其它季節,總會遇到有人詢問是否應該熱車的問題。應該和不應該雙方的爭吵就沒有中斷過,而且大家都擺出理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不過就筆者而言,事實上是更偏向熱車一說。一方面,經過整夜的停放發動機、變速箱里的油已經冷卻、沉底,需要重新回到常態位置進行潤滑,而這個過程就是熱車的意義
再者,前面提到機油的低溫流動性,其實就是在熱車前全車通電讓油泵工作,將機油輸送的過程容易度提升。低溫流動性越好,油泵啟動后機油就能快速到位,減少機械部件之間的摩擦。另一方面,熱車的過程其實是整個發動機工作部件逐漸進入工作狀態的過程。只是長時間等待發動機到達工作溫度,既不現實也不利用變速箱工作。較好的方式是當發動機熱到一定程度后,掛擋慢速在平路行駛,利用變速箱的轉動將變速箱油進行潤滑,速度不需要快,可以掛在1擋或慢速行駛短時間即可正常行車。
本文轉自:http://www.xa122.com/news/?8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