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誕生于共享經濟時代下的產物 , 共享充電寶也曾一度搶占創投風口成為創業加盟寵兒。但外界卻是一片唱衰的聲音 , 偽需求、低頻、重資產、盈利模式不清晰 …… 不過 , 通過幾年的市場驗證 , 共享充電寶能夠在崩塌的共享經濟環境下存活下來實屬不易。這個曾被認為是偽需求的共享經濟 , 現已默默遍布城市各類消費場所 , 搖身一變成為高頻次的剛性真需求。
看似不剛需的手機共享充電寶,市場卻很大。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時代,人們隨時隨地都在使用手機,看電影、玩游戲、聊微信、刷微博…對于玩手機的人而言,“手機沒電了么辦”往往是引發焦慮的頭號問題。伴隨著“缺電恐懼癥”的焦慮,其“治療”方法陸續出爐。共享充電寶無疑是“新潮”的,無論是坐在餐廳里吃飯的食客,還是辦公區的白領,或是逛街的市民,都是共享充電寶的潛在客戶。
記者在市區萬達及人民廣場等商圈走訪發現,一些共享充電寶的布點較密,使用率較高。以江南銀泰一KTV為例,該店收銀臺前有信息、街店兩品牌的充電寶租借機器。當天下午,小巡共享充電寶可借數量為0,街電共享充電寶可借數量也僅剩3臺。到了當天晚上,記者通過小程序發現該點充電寶已全部歸還。在市區聯盛購物廣場及萬達商場,不僅有小型商戶的充借點,還有在商場設置大型充借機,一臺設備就被借還30多臺充電寶。“每天必有人借,而且借的量挺大,借還都很頻繁。”一家連鎖酒店的前臺管理告訴記者,其店里的共享充電寶使用頻率較高,被借空的情況時有發生,充電寶在商圈確有需求。僅僅通過租金收入,機柜式充電寶模式4個月便可回本,年成本利潤率較高可達85%。此外,廣告、數據線銷售也是共享充電寶的盈利點。千元購機即可創業,無需加盟費用,小巡提供全程扶持政策,1-2個月快速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