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是文人雅士的居室擺設、欣賞把玩之物,是一種文化產品。企業必須摒棄一味模仿明清在譜家具,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和需求,創新地設計屬于這個時代的作品,把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現代的設計中。從文化創新上尋求突破,從設計作品上尋找出路,在中式家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道路上走出自己的模式。紅木家具行業必須走文化創意之路。
當代刮起的一股新中式家具風潮,嚴格意義上來說在清代中期就已經出現,而在乾隆時期達到頂峰。新中式家具是近家具界較為流行的一個詞匯。其基本涵義是指在當代的家具的設計思想中,把中式傳統家具的風格與西方家具的風格有機的結合起來。新中式家具的概念中,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新”,二是“中式”。“新”指的是相對于傳統家具,新中式家具在物質層面上采用新型材料和新型工藝和新時期出現的新類型的家具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在精神和藝術層面上,新中式家具服務于新的歷史時期中人們新的精神需求和審美情操。在精神上,人們追求中式文化的向前發展和延續,在藝術上,人們追求現代藝術表達,而非一味地抄襲古典。“中式”代表新中式家具是中式家具在新的歷史時期新的發展,是中式家具文化的一個發展方向,屬于中式家具一部分。
談到新中式家具,人們大多談論的是近代中國開埠后引進來的西方家具對中具的影響,比如洋派的滬上家具對中國近代家具的影響。而在中國歷史上,新中式家具早在清代中葉的乾隆時期就已經出現,新中式家具開始于清代中期。當時的社會穩定、經濟發達,并實施了對外開放等有利政策,特別是清代前期幾位帝王開始興建三山五園,如圓明園,很多建筑就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同時為了與建筑內部布局裝修相匹配,許多西洋風格的設計制造融入到了家具中,比如玻璃、油畫元素與家具有機結合,中西合璧的設計風格非常符合當時的審美需求,到了乾隆時期達到了,像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檔案里有關中西合璧的家具記載比比皆是。
清代以來,大量引進的西方工藝技術,被統治者成功地應用到宮殿建筑和與之配套的宮廷家具中,康雍乾三朝大肆興建的圓明園里擁有眾多西方風格的建筑及景觀。而紫禁城內的建筑采光也用到了玻璃,使得室內空間光亮通透,西洋鐘表、天文儀器、油畫等舶來品開始布置在宮中,與之相配套的就是這些建筑里面的家具陳設,乾隆時期的宮廷家具,裝飾趨于繁復,工藝更加精細,帶有歐羅巴風格的西番蓮、番草紋、獸爪紋等應用到家具裝飾之上,同時嵌畫琺瑯、玻璃油畫等工藝技法與宮廷的家具制作相結合。這種家具與明式家具造型簡潔、不事雕琢的風格大相迥異,但是也是乾隆一朝家具的獨特的表現手法,形成了具有明顯乾隆風格的“新中式家具”。
在當今時代,人們追求更多的是舒適感和個性的抒發。現代的電腦、電視等現代化設備都是以前沒有的,根據現代的生活所需,以創新的理念打造出既有時代特色又有傳統文化的產品,比如利用傳統的多寶閣設計現代家庭所需的酒柜、利用榻的造型設計出來的電視機柜,類似的家具產品必將是時代發展的趨勢。
潛移默化提升文化素養
在剛過去不久的平安夜,西安一高校將全體學生組織到教室,集體觀看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宣傳片。教室門口有老師把守,誰過圣誕就處分誰。這樣強制性灌輸中華傳統文化,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會讓年輕人有逆反心理,更讓中國傳統文化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要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具企業要有意識地在產品上傳承傳統文化,使得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有所體現,潛移默化地接受和吸收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很多人有這樣的誤區,以為紅木家具融合傳統文化是陽春白雪的東西,普通人不可企及。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在中式家具電腦桌下面的小文件柜上雕刻一朵仿古圖案的小花,在進入家庭裝修時,在門窗的設計上融入中式傳統。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體現,是符合當下的生活需要又帶有了濃郁的傳統風格。
對于紅木家具企業的文化創意之路,關鍵的是,企業必須設立持續的創新機制,特別在產品設計方面,不斷設計適合現代人需求的產品,同時挖掘出人們日常生活的精神需求。與文化雅集、書畫創作甚至是文化餐廳相結合,設計出擁有生活理念,有文化特色的產品更為重要。
可以說,有中國文化存在的地方,就有中式生活方式,就有中式家具。只有創造當代中國的經典文化,制造當代經典的家具,才能實現紅木家具業的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