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處理路面、屋面雨水的程序。其處理程序為:路面、屋面雨水→雨水棄流→貯水池→過濾消毒→清水池→變頻供壓→洗車、綠化等。
(2)初期雨水棄流。路面、屋面雨水污染物大多來自于路面、屋面材料降解、空氣中的沉積物以及天然降雨。因為路面、屋面徑流雨水常常產生初期沖刷效應,初期徑流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比較高,水質污濁,伴隨降雨的持續,一旦形成沖刷效應,徑流雨水的水質將會顯著提升。因此應該針對初期雨水采取棄流措施。通常面初期雨水的棄流深度按照2毫米到3毫米的降雨深度
(3)貯水池的合理設計。貯水池是路面、屋面雨水回用流程中的重要構筑物,它不但發揮收集雨水的功能,并且也發揮調整、沉淀的功能。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應該按照該地區多年的平均降雨量及對應的場次,測算出雨水貯水池平均每一年能夠灌滿的頻次、能夠匯集雨水總數量、建設費用等等,然后通過技術經濟分析比較之后進行確定。
(4)過濾消毒模塊的設計。1)設備機房:內部放置控制柜(或應甲方要求獨立移至地上)、加藥裝置、多介質凈化處理裝置、循環水泵及相關處理設備。 2)多介質雨水凈化處理裝置:將雨水模塊儲存的水經管道提升至多介質雨水凈化處理裝置,從而將水中較小顆粒或漂浮物等雜質截留,多介質雨水凈化處理層中的介質為石英砂及磁鐵礦石等。若水體較差易產生異味,也可增加適量的活性炭。多介質凈化處理裝置反沖洗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網。多介質雨水凈化處理裝置安裝于設備間內,便于操作。
(5)清水池的設計。清水的復用需要用水泵輸送。規模小的雨水服用通常是使用潛水提升泵,潛水泵可以安裝在清水池內。屋面采取了洗車、綠化設計,徑流系數可以減小到0.3上下。也就是在同樣的降雨量下匯集到的雨水將對應減少,有時小雨甚至不會產生徑流。對于像南方大部分城市,這類雨量均衡充沛的地區較為適合,并且徑流水質將會得到顯著的改善,特別是雨水中的SS濃度會很低。
(6)變頻穩壓供水機組:處理后的清水進入綠化澆灌管網后,并不是持續穩定的出水,而是間歇式,流量大小不一致的使用工況。若使用傳統泵組存在水泵在“憋死”的工況下運作,既給水泵電機使用壽命帶來了極大的損害,還費電。采用變頻穩壓供水機組后,可根據管線內壓力,來調節電機供電頻率來調節電機轉速,達到調節水量及壓力的作用。可保證水泵在優工況下運行,并且還能節電
事實上,路面、屋面植物與土壤發揮了預先處理的功能。因此假如采取了路面、屋面綠化的建筑物,能夠大幅節省初期雨水控制的成本。降雨過后,貯水池的一部分雨水與屋面、路面綠化能夠構成一個循環,不但能夠滿足綠化用水需求,而且改進了建筑景觀與環境,另外一部分雨水能夠提供給室外水景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園林水景用水的規模不但需要考慮景觀需求,更為關鍵的是應該考慮蒸發量、滲透量以及其余用水量,符合水量平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