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都在搞休閑農業,一些人也開始人云亦云,緊隨其后開始搞休閑農業,但他們對休閑農業理解就太過膚淺,不夠深入,大部分是利用農村農業資源來發展鄉村旅游了,把休閑農業的休閑功能拋諸腦后。我們做休閑農業要知道,其是以農事活動、農業自然景觀、農村特色文化為基礎的,把農業休閑和旅游相結合形成一種新型的模式。今天作為專業旅游規劃公司就劃出來幾個休閑農業規劃的重點,讓大家來看看。
1、產業認識上的誤區
許多地方領導把休閑農業的發展當做是鄉村旅游的發展,只重視旅游設施建設,忽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產業的支持。在這方面,有必要加強自己的休閑農業宣傳。其次,需要在各級政府的文件和報告中加以厘清和明確。特別是鄉村旅游注重觀光,游客注重一次性消費,而休閑農業注重體驗。深層體驗可以給身心帶來持久的愉悅,培養一群忠誠的顧客,形成重復的消費群體。因此,休閑農業是一種比鄉村旅游更高水平的產業形式。
2、縣市區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滯后
雖然國家關于休閑農業的發展規劃早已出臺,部分省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也出來了,但具體聯系休閑農業項目的是縣市區一級政府,因此有必要結合當地的農業發展規劃,旅游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等,制定當地的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其中包括休閑農業配套產業的發展規劃。
3、農莊主沒有形成“先規劃,后建設”的普遍意識
有部分項目在建設立項時走過場,按照農場主個人觀點,請熟人畫幾張圖應付一下,結果不僅造成投資浪費,也影響未來的發展,導致農場經營兩三年后重新規劃,調整布局。此外,休閑農業規劃不同于建筑設計和旅游規劃。相關高校應根據休閑農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盡快培養復合型人才。
4、攀比心理嚴重,投資重點失策
有的農莊在建設時存在盲目投資現象,比如花上百萬建一個門樓,花幾十萬種一棵古樹,問及其目的,竟然是門樓要跟旅游景區的比,綠化要跟星級賓館比,這種情況往往造成投資規模過大,且錢沒有花在刀刃上,該完善的沒有完善,該配套的沒有配套。
5、忽視產業支撐,缺乏發展后勁。
有不少農莊主是房產建筑和采礦冶煉,以及賓館酒店等行業轉行過來的,他們認為農業投資回報率低,因此不重視農業產業的發展,結果造成收益渠道單一,缺乏發展后勁,最重要的是缺乏農業景觀和農事體驗項目,不能形成農業與休閑互動的優勢。事實上,農業產業鏈包括產前產后、產前產后的回報率仍然很高。
其實,產前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可與科研院校合作,產后可以依托農莊品牌建立銷售渠道,產中可與當地農民聯合建立合作社。
6、大動土方,破壞生態
有的農場大量使用工程機械挖建湖泊,推脊屋搶修停車場,在農地整治意義不大的地區實施整治工程。這些項目要么沒有合理的位置,或者有沒有計劃要因地制宜,或干脆錯誤的決定農場老板盲目跟從別人的建筑結構所做的,不僅增加了投資成本,也極大地破壞了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