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建設目前持續受到各界關注,掀起了建設熱潮,如何建設好特色小鎮?規劃設計成為了其中的重點。現在各地出現了簡單照搬城市規劃,把城市規劃中不適合小城鎮的大而全的規劃手法引入特色小鎮,按照園區手法、居住區手法去規劃設計的比比皆是,這些不切實際的、不正確的做法,形成了錯誤的導向。
根據自身參與特色小鎮相關工作的思考和理解,認為特色小鎮規劃:是集小城鎮適用的產業規劃、小城鎮的人居環境規劃及風貌設計、基礎設施規劃、文化挖掘研究、旅游規劃、新技術的應用、體制機制創新和規劃建設管理的行動計劃為一體的綜合規劃,并在空間落地;是策劃、產業、文化,在空間關系上的反映;是和傳統的城市規劃和小城鎮規劃注重空間或產業等幾個方面不同的;是全新的、不一樣的規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空間規劃;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綜合規劃,是在城市規劃中所不能也不宜疊加在一起的建設指引規劃。
傳統小城鎮規劃重視發展空間,對風貌考慮不足,不重特色。本次特色小鎮規劃既要考慮美,重視風貌,還要考慮特色,既要考慮空間的精準,又要注重美的營造,要注重打造有特色的人居環境,不能千鎮一面。通過特色風貌,體現更高層次的追求。
有條件的地方一定要編制特色小鎮城市設計或風貌設計專篇,對老鎮區的外部環境、整體格局、居住街坊、商業服務、街道空間、建筑風貌、綠地廣場等風貌要素提出提升方案。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符號、材質的提煉和應用。
傳統規劃注重量的發展,忽視質的提升;更注重基礎設施的完善,解決有無問題,忽視服務水平的高低;特色小鎮規劃注重高質量的、復合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規劃,要加強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基礎設施基于服務圈的理論配置,要小而綜,適合小城鎮特點,達到一定標準,并輻射周圍鄉村和地區。
特色小鎮不僅要有特色還要有文化,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要建設有品質,有內涵,有吸引力,要建設成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而不是一個空殼。挖掘、傳承、發展文化變得尤為重要。文化要有歷史、有人物、有故事,要鮮活。挖掘和整理后的傳統小城鎮文化要在空間上予以體現,要提供文化場所,要在建筑、雕塑、小品、題匾、園林上予以反映,形成新的城鎮“八景”。還要不斷結合當前的形勢歸納和總結,傳承并形成當前的文化。
特色小鎮規劃不是法定規劃,而是行動計劃,也沒有形成定式,要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出適合本地的特色小鎮規劃,因地制宜地解決本地特色小鎮經濟平衡、項目落地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