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醫學科學,它珍藏著中國人民同疾病作斗爭的豐富經驗和理論知識。是我國的民族文化遺產。它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并發展為獨特的醫學理論體系。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樸素的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內容;孕育著很多現代醫學和生物學的新理論、新學說的胚胎和萌芽,正是這些寶貴精髓,賦予了它強大的生命活力。
中醫學不是一般的發明,而是“大發明”,是比造紙術、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更杰出的發明和創造,可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
,它由中國,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杰出成就。這里所稱之中醫學,是指從遠古到1840年所形成的經典中醫藥學術體系,它由中國,產生于中國古代社會,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杰出代表。
第二,它傳播至全世界并被廣泛地接受和應用。中醫學早已開始走出國門,20世紀70年代以來,又進入國際化的新階段,現已傳至140多個和地區,其科學價值和卓越療效已經為世界醫學界所公認,中醫學正在被地球村的居民們日益廣泛地接受。
第三,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作為“大發明”的值和意義已得到世界公認。
中國是醫藥文化發祥較早的之一,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聯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中醫”是個專用名詞,它的“中”字顯然是為了區別“西醫”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醫”是指傳統中國醫學或中國大夫。不過認真求實地考證一下,這個“中醫”之“中”,本來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國呢!
西漢開始有“中醫”的說法,若“中”不指中國,究竟何意呢?中國較早認識尤物的思想基礎,來源于《易經》,將世界一切事物均納入陰陽的軌道,對后世的哲學,社會、堪輿、天文、地理、醫學……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響。因此中國古代的醫學理論認為,人體的陰陽保持中和才會取得平衡不會生病。若陰陽失衡,則疾病必來。中醫大夫有“持中守一而醫百病”的說法,意即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會百病全無。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醫之“中”的真正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