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BECKER貝克原裝M100號真空泵油
品牌:BECKER 貝克
來源:
型號:M100 #
比重:886Kg/m3
閃點:256 ℃
40℃運動粘度:100 cSt
傾點:-16 ℃
規格:5L/桶
注:以上油品性能參數僅供參考!如需更多準確的GS77真空泵油性能參數信息,請聯系我們!
使用說明
1、使用過后的真空泵油,必須按照規定進行處理。用戶可將廢油打包好交給當地的廢油回收機構進行處理。為保護環境,我公司現提供廢油回收服務,特針對當地沒有廢油回收機構的客戶提供便利。
2、禁止與其它物質混合。其中其它物質包括:雜質、水、其它型號真空泵油、舊真空泵油。當新的真空泵油摻雜舊油、雜質、水分、其它型號新的真空泵油時,會使本真空泵油的性能、參數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油品性能下降。
3、相關性能參數可滿足用戶的要求。
此外,我司還供應以下品牌型號真空泵油:
Oerlikon LEYBOLD萊寶真空泵油 GS77
Oerlikon LEYBOLD萊寶真空泵油 N62
Oerlikon LEYBOLD萊寶真空泵油 GS32
Oerlikon Leybonol萊寶真空泵油 LVO 100
Oerlikon Leybonol萊寶真空泵油 LVO 120
Oerlikon Leybonol萊寶真空泵油 LVO 130
BECKER LUBE M 100 貝克真空泵油
RIETSCHLE MULTI-LUBE100 里其樂真空泵油
RIETSCHLE SUPER-LUBE100 里其樂真空泵油
RIETSCHLE MULTI-LUBE46 里其樂真空泵油
Edwards ULTRA GRADE 70 愛德華真空泵油
Edwards ULTRA GRADE 19 愛德華真空泵油
BUSCH VM100 普旭真空泵油
BUSCH 300SD 普旭真空泵油
BUSCH VM101 普旭真空泵油
ULVAC R-7 愛發科真空泵油
OS-15 擴散泵油
真空泵油的注意事項:
1、裝油的窗口必須清潔干凈,嚴禁在陽光下曝曬和露天存放,要存放在陰暗、干燥和通風場合嚴防水份和灰塵的混入。
2、取油或裝油時,桶蓋周圍的小雨必須除盡,防止雜物混入油中,引起泵的磨損。
3、不同牌號,品種的真空泵油不能混用,新舊油品不能混用。
4、嚴格避免真空油與其它潤滑油混合,否則將會影響真空性能。
5、真空泵應盡量避免抽除溶劑,水蒸氣和有腐蝕性氣體等,必須用時須勤檢查、勤換油。
6、換油時應將泵體內使用過的油品排盡,將新油倒入后緩緩轉動泵軸,清掃泵腔排盡殘油,重復清洗數次,等洗凈后換入新油。
7、泵大修時必須用溶劑或清洗劑將泵的各部件清洗干凈,并將部件烘干。
8、加油用具必須有是專用設備,不應是盛過其它油品或溶劑的容器;抽泵。
9、礦物油與酯油或其它合成油互換時,應將泵拆開作徹底清洗。包括各零部件均須浸漬在酯油內以防污染。
10、如吸入化學氣體及溶劑,對泵油污染影響真空后,則必須作清洗換油處理。
11、換油期限:當泵油真空下跌,滿足不了需要時;當泵油顏色變深,呈褐色時,均應當換油。
---------------------經典案例---------------------
案例描述:
某用戶在使用真空泵時,真空泵抽入了大量水分,并繼續運行了3個工作日。
故障原因:
真空泵葉片卡死,積碳、缸體磨損、轉子發生磨損、軸承卡死、電機被燒、油路堵塞
故障分析:
1、真空泵進入水分后客戶沒能及時處理,導致真空泵油與水分混合后致使真空泵油乳化。
2、當真空泵油乳化后,仍未進行處理,并持續開機運行。致使真空泵油碳化,油路堵塞。
3、當真空泵油碳化后,失去了良好的潤滑效果。真空泵葉片開始磨損缸體、經長時間高溫運轉后,葉片開始膨脹,卡死。
4、此時,車間師傅未能及時發現故障,并繼續運行真空泵。導致真空泵軸承卡死、電機過載。
總結:
真空泵油不及時更換時易導致潤滑性能不夠,致使真空泵缸體加速磨損、積碳、堵塞油路等問題。
當真空泵抽入異物時,若不及時更換新的LVO 100號真空泵油時,會導致真空泵油積碳、真空泵卡死、堵塞油路等情況。
建議:定期檢查真空泵油,及時進行正確的保養措施!
合成油是通過化學合成或精煉加工的方法獲得的,其工藝復雜,煉制成本高昂,擁有礦物油不可比擬的優勢:合成油的黏度指數更高,所以黏溫特性更好,高溫時潤滑更充足,低溫下流動性好(室溫條件下外觀感覺比同級別礦物油稀)。同時用合成油調配的機油抗氧化性更強,大大地延長了換油周期,雖然在機油上增加了投入,但減少了更換機油和濾清器的次數。合成油因其蒸發損失小,所以機油消耗低,減少了添加機油的繁瑣,并且能更好地保護三元催化器等昂貴的廢氣控制系統部件。此外,合成油適應更高負荷的發動機,還擁有更強的抗高溫抗剪切能力,在發動機高速運轉下,機油也不會損失黏度,對發動機的保護更全面。 合成型基礎油來自原油中的瓦斯氣或天然氣所分散出來的乙烯、丙烯,再經聚合、催化等繁復的化學反應(費托合成技術,即 GTL 技術)才煉制成大分子組成的基礎油。在本質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較好的成分,加以化學反應并通過人為控 制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其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來變數的能力自然很強,因此合成油品質較好,其對熱穩定、抗氧化反應、抗黏度變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礦物油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