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種
柏木
產地
新西蘭
小頭直徑
40-60(cm)
等級
Ⅰ
含水率
0.78
表觀密度
0.68(g/m3)
抗彎強度
強(MPa)
橫紋局部承壓強度
強
品牌
皖奧木材
跨境貨源
否
柏木
(柏科柏屬植物)
柏木(學名:Cupressus funebrisEndl.),是柏木屬喬木,高可達35米,胸徑2米;樹皮淡褐灰色,小枝細長下垂,綠色,較老的小枝圓柱形,暗褐紫色,雄球花橢圓形或卵圓形,球果圓球形,種子寬倒卵狀菱形或近圓形,熟時淡褐色,有光澤,花期3-5月,
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米之間。
中文學名柏木拉丁學名Cupressus funebrisEndl.別 稱香扁柏、垂絲柏、黃柏,掃帚柏,柏木樹、柏香樹,柏樹,密密柏界植物界門裸子植物門綱松柏綱目松柏目科柏科亞 科柏木亞科屬柏木屬種柏木命名者及年代Endl.,1847
柏木形態特征
編輯柏木(2張)
喬木,高達35米,胸徑2米;樹皮淡褐灰色,裂成窄長條片;小枝細長下垂,生鱗葉的小枝扁,排成一平面,兩面同形,綠色,寬約1毫米、較老的小枝圓柱形,暗褐紫色,略有光澤。鱗葉二型,長1-1.5毫米,先端銳尖,中央之葉的背部有條狀腺點,兩側的葉對折,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3毫米,雄蕊通常6對,藥隔頂端常具短尖頭,中央具縱脊,淡綠色,邊緣帶褐色;雌球花長3-6毫米,近球形,徑約3.5毫米。
球果圓球形,徑8-12毫米,熟時暗褐色;種鱗4對,頂端為不規則五角形或方形,寬5-7毫米,中央有尖頭或無,能育種鱗有5-6粒種子;種子寬倒卵狀菱形或近圓形,扁,熟時淡褐色,有光澤,長約2.5毫米,邊緣具窄翅;子葉2枚,條形,長8-13毫米,寬1.3毫米,先端鈍圓;初生葉扁平刺形, 長5-17毫米,寬約0.5毫米,起初對生,后4葉輪生。花期3-5月,種子第二年5-6月成熟。[1]
柏木生長環境
編輯柏木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在年均氣溫13℃-19℃,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且分配比較均勻,無明顯旱季的地方生長良好。對土壤適應性廣,中性、微酸性及鈣質上均能生長。耐干旱瘠薄,也稍耐水濕,特別是在上層淺薄的鈣質紫色土和石灰土上也能正常生長。需有充分上方光照方能生長,但能耐側方庇蔭。主根淺細,側根發達。耐寒性較強,少有凍害發生。[2]
柏木分布范圍
編輯為中國特有樹種,分布很廣,產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四川北部及西部大相嶺以東、貴州東部及中部、廣東北部、廣西北部、云南東南部及中部等省區;以四川、湖北西部、貴州栽培多,生長旺盛;江蘇南京等地有栽培。柏木在華東、華中地區分布于海拔1100米以下,在四川分布于海拔1600米以下,在云南中部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下,均長成大喬木。[3]
柏木栽培技術
編輯柏木種予處理
柏木苗木繁育
圃地選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濕潤,向陽的沙質壤土、壤土或黏質壤土為宜,酸性土及干燥瘠薄的土壤不宜作園地。播種前整好苗床,床面要求平整,土壤細碎。筑床前施底肥,筑床后淋清糞水,若拌磷肥(過磷酸鈣)效果更好。播前先用清水選種,再置于45℃的溫水中浸種1晝夜,撈出放在蘿筐內催芽,待其有半數以上萌動開口時即可播種。以春播為主,也可秋播。采用條播方式,條距20-25厘米,播幅5厘米,每畝播種量6-8千克,播后覆草,經常澆水,保持苗床濕潤。以后根據種子發芽情況分批揭去蓋草,宜早晚或陰天進行,當50%-60%出苗時應揭去一半草,3-4d后再一次揭完(亦可再分兩批揭除)。[2]
柏木管理養護
苗木出土后根據各生育期特點,采取相應的撫育管護措施。生長初期地下部分生長量大于地上部分,苗木扎根尚淺,組織幼嫩,含水量高,易遭干旱日灼而死亡。此期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除草松土,適時排灌,保持苗床濕潤,雨后及時清除積水,有利于減少赤枯病的發生。此時宜進行第1次間苗,留優去劣,留稀去密,間苗后培土0.5-1.0厘米,有利于避免日灼危害。速生期除繼續加強除草松土外,還應及時追施速效性肥料,如腐熟人糞尿、尿素等1-2次,苗木所需營養供給;速生期中期可進行第2次間苗,1米留苗50-60株;速生期后期忌施氮肥。生長后期隨氣溫下降茁木生長變慢,為促進苗木木質化,形成健壯頂芽,防止徒長,不宜灌溉,可葉面追施鉀肥。[2]
柏木病蟲防治
編輯柏木主要病害有赤枯病,蟲害有柏毛蟲。赤枯病主要危害兩年生苗木,發病初期結合苗期管理噴施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