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子自動防眩目
智能防眩后視鏡與普通后視鏡的區別:
普通防眩后視鏡是使用兩個反射面的鏡子,白天使用反射率較高的鏡面,晚上遇有后方強光時需手動調整到反射率較低的鏡面,雖然這樣可以預防眩光反應,但是這種普通防眩后視鏡在使用過程中很麻煩,需要視環境手動調節,并且由于有雙反射面會出現疊影現象,影響后視效果。
在開車遇后車強光刺眼時能讓我們減慢反應能力一到兩秒種,當車速為100公里/小時時會使緊急剎車的距離延長1倍,如果使用普通防眩后視鏡將可能會給駕車帶來安全隱患。
汽車設計師研發了一種電子智能防眩后視鏡,它可以根據環境光線的變化自動地調整鏡面反射率,在正常的情況下保持高的反射率,在夜晚后車有強光時,鏡面反射率自動降低,有效地避免眩光反應。這種智能防眩后視鏡,主要是通過前后的光電傳感器,可以自動判斷環境中光線的變化,而及時地調整鏡面的反射率,解決了傳統手動調整防眩和疊影的問題,是一種提高汽車行車安全,減少疲勞的產品.
目前這種電子智能防眩后視鏡已運應用于國際國內多種原廠出品的車上,有豐田.凌志.日產.別克.大眾.寶馬、奔馳等轎車上.目前還沒有配備這種產品的的車輛,完全可以配備這種電子智能防眩后視鏡來提高駕車的安全性。
智能防眩目后視鏡的原理:
智能防眩目后視鏡的原理是這樣的:他有兩個光敏二極管,一個安裝在后視鏡正面,一個在背面,它們分別接受汽車前面及后面射來的光線。當后車的大燈射在車內后視鏡上時,從兩個光敏二級管的的信號比較可以判斷后面的光強于前面的光,于是電子控制器就會施加電壓給后視鏡鏡面的電離層,將它的顏色變深,后面射來的強光就會被鏡面吸收掉很大一部分,余下反射到駕駛員眼內的光線就變得柔和多了。
“三明治”結構解決防眩大問題
提到自動防眩后視鏡,就不得不提金榜開發的一種獨特的“三明治”結構,即在兩層玻璃之間夾著一層化學凝膠,通過電流的變化控制后視鏡的明暗。
后視鏡上裝有兩個光電傳感器,一個在鏡子的背面,朝向汽車的行駛方向,叫做前向傳感器;另一個則在鏡面下方,指向汽車后部,叫做后向傳感器。
實際上,單一光源和環境光之間的差值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生眩光。正是通過“三明治”結構,依靠兩個光傳感器,根據周圍環境光強度的變化,把采集到的信號傳送到后視鏡上的PCD板中;通過中央處理器和寫在里面的程序,把前向與后向傳感器接收進來的信號進行比對。當光差值超過設定的(眩光)標準時,則通過向玻璃鏡片通電,使其由正常的透亮狀態變成墨綠,從而有效地使反射率下降,消除眩光。如果后面沒有眩光發生時,則后視鏡會提供一個正常的后視視野。
需要提及的是,金榜的自動防眩后視鏡所產生的變化是在極短時間內自動智能完成的,駕車人基本上感覺不到它的變化。金榜的技術人員介紹,這么一個小小的后視鏡里,集成了化學、電子、電機和機械上的各種能力,全部技術由金榜開發,在世界上是一項很獨特的技術。
工作原理圖:
EC玻璃的開發是EC鏡開發的關鍵,我們目前已經掌握了此玻璃生產的全部技術,并申請了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一項。
除自動防眩功能之外,金榜的技術還遠不止這些,金榜已經將后視鏡轉變為電子模塊,融入并搭載了許多其他功能。
本款為是倒車影像功能。
主要客戶及級產品:
一:上海汽車ROVER750項目防眩目后視鏡已經得到用戶的認可,2008年12月份開始小批試生產
二:與國內汽配企業(臺資企業)合作為一汽豐田皇冠開發的防眩目后視鏡已經開始批量供貨。
三:為華泰現代SDHB11、SDHB21、SDHB35和SDHC11四款車型配套的防眩目后視鏡已經簽訂了配套協議,2010年下半年開始批量供貨
四:美國客戶的售后配套GPS多功能防眩目項目。金榜提供EC鏡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