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曝光使用說明

步驟1:創建名片

微信掃描名片二維碼,進入虎易名片小程序,使用微信授權登錄并創建您的名片。

步驟2:投放名片

創建名片成功后,將投放名片至該產品“同類優質商家”欄目下,即開啟名片曝光服務,服務費用為:1虎幣/天。(虎幣充值比率:1虎幣=1.00人民幣)

關于曝光服務

名片曝光只限于使用免費模板的企業產品詳細頁下,因此當企業使用收費模板時,曝光服務將自動失效,并停止扣除服務費。

<

返回首頁

產品分類 更多>>

類型
齒輪泵
品牌
蘇中液壓
型號
LBZ-25
材質
鑄鐵
驅動方式
電動
性能
自動
用途
輸送潤滑油的立式齒輪油泵裝置,也可用于液壓傳動系統作為動力源或輸送無腐蝕的潤滑介質,適用介質粘度等級
輸送介質
油泵
泵軸位置
邊立式
葉輪數目
單級
流量
1.5(m3/h)
揚程
60(m)
轉速
1450r/min(rpm)
吸入口徑
Z3/4(mm)
排出口徑
Z3/4(mm)
效率
85
輸出流量
1.5
重量
35(kg)
電壓
380(V)
功率@alia

本裝置適用于稀油站的液壓系列統中,作為輸送潤滑油的立式齒輪油泵裝置,也可用于液壓傳動系統作為動力源或輸送無腐蝕的潤滑介質,適用介質粘度等級為N22~N460的工業潤滑油.









LBZ型立式齒輪泵電機裝置

一、功能簡介

本裝置適用于稀油站中作為輸送潤滑油的立式齒輪油泵裝置,也可用于液壓傳動系統作為動力源,輸送無腐蝕的潤滑液體介質,適用介質的粘度為N22-N460的工業潤滑油或液壓溫度50℃±5℃

二、外形及安裝尺寸

三、型號說明

四、技術參數

型號公稱壓力
MPa
齒輪油泵電動機重量
kg
型號公稱流量
L/min
吸入高度
mm
型號功率
kw
轉速
r/min
LBZ-60.63CB-B66500Y80S-4-B50.55145020
LBZ-10CB-B101022
LBZ-16CB-B1616Y90S-4-B51.131
LBZ-25CB-B252532
LBZ-40CB-B4040Y100L1-4-B52.251
LBZ-63CB-B636352
LBZ-100CB-B100100Y112M-4-B5475
LBZ-125CB-B12512575
LBZ-160CB-B160160Y132S-4-B55.590

五、技術規格

型號dd1d2d3d4AbLHH1
LBZ-6Z3/8"Z3/8"111652003530140423275
LBZ-10435
LBZ-16Z3/4"Z3/4"111652005030140474293
LBZ-25482
LBZ-40Z1"Z3/4"132152505532155520328
LBZ-63532
LBZ-100Z11/4"Z1"132152506532180606363
LBZ-125615
LBZ-160Z2"Z11/2"152653009638210656415

LBZ型立式齒輪泵油泵裝置使用維護說明:

1產品用途:

本系列立式齒輪泵電機裝置適用于低壓液壓系統中,用以輸送粘度為1~ 8°礦物油,油溫在10℃~60℃,如液壓油、機械油、燃料油,轉速1450轉/分,應用于機床、液壓機械、工程機械的液壓系統作為系統的動力源,也可用于稀油站、冶金、礦山、石油、化工、紡織機械等設備中作輸油泵、潤滑泵、增壓泵、燃油泵用。

2結構特性:

2.1齒輪泵主要有泵體、齒輪、前蓋、后蓋、軸承、骨架油封等零部件組成。

2.2泵體、前、后蓋選用HT250灰鑄鐵,齒輪采用優質粉末冶金,泵軸選用40Cr結合鋼淬硬處理,軸承選用SF-1無油潤滑軸承或滾針軸承,密封采用雙唇丁睛橡膠,使齒輪泵工作性能穩定耐磨損,壽命長,使用斜齒輪,聲音會更低。

3齒輪泵裝置的特點:

3.1本裝置將齒輪泵、聯軸器,直角析組成一個整體,結構緊湊,安裝、使用和維護方便

3.2具有良好的自吸性,開機時無須灌油,首次使用不須灌油。

4安裝、操作及注意事項:

4.1安裝:

a由于本裝置是一整體,因此用戶服務在安裝維護時比較方便。

b油泵裝置的底座應牢固地固定在地基上,否則要產生振動影響泵的正常工作。

c泵的進油管徑不得小于或大于泵的進口直徑,進油管設計要盡可能短,彎路盡量少,油管徑不得小于進油管徑的3/4。管道安裝前應將內壁用高壓油清洗干凈,不得存在硬顆粒雜物,進油管應安裝過濾器,過濾器的流量應是泵流量的二倍,進油管路部分的所有接頭密封要可靠,不得漏氣。

4.2操作:

a點動電機,確認泵軸的旋轉方向是否與標牌上箭頭指向相同。

b開機動轉后應檢查泵出口壓力在泵的規定使用壓力范圍內。

c觀察泵在動轉過程中是否有異常聲音或過熱現象,如有要停機檢查。

4.3注意事項:

a本系列泵不適用于輸送高度揮發或閃點低的液體,如酒精、苯等。

b輸送油液不能含有固體顆粒、雜質等。

c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現象產生原因排除方法
不出油或出油少

1、旋轉方向不對

1、更正旋轉方向
2、吸油液面過低2、加油使液面升到規定高度
3、濾油器堵塞或過小3、清洗濾油器或更換大流量濾油器
4、油溫過低,粘度大4、預熱油液
沒有壓力,壓力升不高1、溢流閥調得過低1、重新調整溢流閥
2、油液溫度升高,粘度低或液體本身粘度低2、降低油溫或證做間隙小的齒輪泵
3、吸油管漏氣3、檢查吸油管
4、泵內零件磨損嚴重4、更新新泵
骨架油封漏洞1、電機轉向接反1、調整轉向
有噪音或振動
1、吸油管或濾油器堵塞1、清降堵塞物
2、吸油管漏氣,油液有氣泡2、檢查吸油管道
3、吸油管過小或過長3、重新調整
4、緊固件松動4、檢查擰緊
電動機過熱1、輸出壓力過高1、調低壓力
2、液體溫度低,粘度大或液體本身粘度大2、預熱油液或降低電機轉速
3、泵齒油與軸承嚴重磨損或咬死3、拆下修理或更換新泵

5、外型圖:

如上

6、技術參數:

如上

7、注意事項
LBZ型立式齒輪泵裝置,齒輪泵如選用CB2-B※※型,進出油口螺紋為ZG型,選用BB-B型擺線油泵,進出油口在兩側,其它參數不變。

齒輪泵是依靠泵缸與嚙合齒輪間所形成的工作容積變化和移動來輸送液體或使之增壓的回轉泵。由兩個齒輪、泵體與前后蓋組成兩個封閉空間,當齒輪轉動時,齒輪脫開側的空間的體積從小變

大,形成真空,將液體吸入,齒輪嚙合側的空間的體積從大變小,而將液體擠入管路中去。吸入腔與排出腔是靠兩個齒輪的嚙合線來隔開的。齒輪泵的排出口的壓力完全取決于泵出處阻力的大

小。

齒輪泵工作原理分析

外嚙合雙齒輪泵的結構。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和泵缸把吸入腔和排出腔隔開。齒輪轉動時,吸入腔側輪齒相互脫開處的齒間容積逐漸增大,壓力降低,液體在壓差作用下進入齒間。隨著齒輪的

轉動,一個個齒間的液體被帶至排出腔。這時排出腔側輪齒嚙合處的齒間容積逐漸縮小,而將液體排出。齒輪泵適用于輸送不含固體顆粒、無腐蝕性、粘度范圍較大的潤滑性液體。泵的流量可

至300米3/時,壓力可達3×107帕。它通常用作液壓泵和輸送各類油品。齒輪泵結構簡單緊湊,制造容易,維護方便,有自吸能力,但流量、壓力脈動較大且噪聲大。齒輪泵必須配帶安全閥,以

防止由于某種原因如排出管堵塞使泵的出口壓力超過容許值而損壞泵或原動機
齒輪泵的工作原理簡介
齒輪泵的概念是很簡單的,即它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兩個尺寸相同的齒輪在一個緊密配合的殼體內相互嚙合旋轉,這個殼體的內部類似“8”字形,兩個齒輪裝在里面,齒輪的外徑及兩側與

殼體緊密配合。來自于擠出機的物料在吸入口進入兩個齒輪中間,并充滿這一空間,隨著齒的旋轉沿殼體運動,最后在兩齒嚙合時排出。 在術語上講,齒輪泵也叫正排量裝置,即像一個

缸筒內的活塞,當一個齒進入另一個齒的流體空間時,液體就被機械性地擠排出來。因為液體是不可壓縮的,所以液體和齒就不能在同一時間占據同一空間,這樣,液體就被排除了。由于齒的

不斷嚙合,這一現象就連續在發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個連續排除量,泵每轉一轉,排出的量是一樣的。隨著驅動軸的不間斷地旋轉,泵也就不間斷地排出流體。泵的流量直接與泵

的轉速有關。 實際上,在泵內有很少量的流體損失,這使泵的運行效率不能達到100%,因為這些流體被用來潤滑軸承及齒輪兩側,而泵體也絕不可能無間隙配合,故不能使流體100%地

從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體損失是必然的。然而泵還是可以良好地運行,對大多數擠出物料來說,仍可以達到93%~98%的效率。 對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藝中有變化的流體,這種泵不會

受到太多影響。如果有一個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側放一個濾網或一個限制器,泵則會推動流體通過它們。如果這個阻尼器在工作中變化,亦即如果濾網變臟、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壓升高了

,則泵仍將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達到裝置中最弱的部件的機械極限(通常裝有一個扭矩限制器)。 對于一臺泵的轉速,實際上是有限制的,這主要取決于工藝流體,如果傳送的是油類,

泵則能以很高的速度轉動,但當流體是一種高粘度的聚合物熔體時,這種限制就會大幅度降低。 推動高粘流體進入吸入口一側的兩齒空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一空間沒有填充滿,則泵

就不能排出準確的流量,所以PV值(壓力×流速)也是另外一個限制因素,而且是一個工藝變量。由于這些限制,齒輪泵制造商將提供一系列產品,即不同的規格及排量(每轉一周所排出的量)。

這些泵將與具體的應用工藝相配合,以使系統能力及價格達到最優。 PEP-II泵的齒輪與軸共為一體,采用通體淬硬工藝,可獲得更長的工作壽命?!癉”型軸承結合了強制潤滑機理,使

聚合物經軸承表面,并返回到泵的進口側,以確保旋轉軸的有效潤滑。這一特性減少了聚合物滯留并降解的可能性。精密加工的泵體可使“D”型軸承與齒輪軸精確配合,確保齒輪軸不偏心,

以防齒輪磨損。Parkool密封結構與聚四氟唇型密封共同構成水冷密封。這種密封實際上并不接觸軸的表面,它的密封原理是將聚合物冷卻到半熔融狀態而形成自密封。也可以采用Rheoseal密

封,它在軸封內表上加工有反向螺旋槽,可使聚合物被反壓回到進口。為便于安裝,制造商設計了一個環形螺栓安裝面,以使與其它設備的法蘭安裝相配合,這使得筒形法蘭的制造更容易。

PEP-II齒輪泵帶有與泵的規格相匹配的加熱元件,可供用戶選配,這可保證快速加溫和熱量控制。與泵體內加熱方式不同,這些元件的損壞只限于一個板子上,與整個泵無關。 齒輪

泵由一個獨立的電機驅動,可有效地阻斷上游的壓力脈動及流量波動。在齒輪泵出口處的壓力脈動可以控制在1%以內。在擠出生產線上采用一臺齒輪泵,可以提高流量輸出速度,減少物料在

擠出機內的剪切及駐留時間,降低擠塑溫度及壓力脈動以提高生產率及產品質量
齒輪泵運行維護
1、起動: (1)啟動前檢查全部管路法蘭,接頭的密封性。 (2)盤動聯軸器,無摩擦及碰撞聲音。 (3)首次啟動應向泵內注入輸送液體。 (4)啟動前應全開吸入

和排出管路中的閥門,嚴禁閉閥啟動。 (5)驗證電機轉動方向后,啟動電機。 2、停車: (1)關閉電動機。 (2)關閉泵的進、出口閥門。
齒輪泵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
(1)故障現象:泵不能排料 故障原因:a、旋轉方向相反;b、吸入或排出閥關閉; c、入口無料或壓力過低; d、粘度過高,泵無法咬料 對策: a、確認旋轉方向; b、確認

閥門是否關閉; c、檢查閥門和壓力表; d、檢查液體粘度,以低速運轉時按轉速比例的流量是否出現,若有流量,則流入不足、 (2)故障現象:泵流量不足 故障原因:a、吸入或

排出閥關閉; b、入口壓力低; c、出口管線堵塞; d、填料箱泄漏;e、轉速過低 對策:a、確認閥門是否關閉;b、檢查閥門是否打開;c、確認排出量是否正常; d、緊固;大量泄露

漏影響生產時,應停止運轉,拆卸檢查; e、檢查泵軸實際轉速; (3)故障現象:聲音異常 故障原因:a、聯軸節偏心大或潤滑不良 b、電動機故障; c、減速機異常; d、軸封處

安裝不良; e、軸變形或磨損 對策:a、找正或充填潤滑脂; b、檢查電動機; c、檢查軸承和齒輪; d、檢查軸封; e、停車解體檢查 (4)故障現象:電流過大 故障原因:a

、出口壓力過高; b、熔體粘度過大;c、軸封裝配不良; d、軸或軸承磨損; e、電動機故障 對策:a、檢查下游設備及管線;b、檢驗粘度; c、檢查軸封,適當調整; d、停車后檢查

,用手盤車是否過重; e、檢查電動機 (5)故障現象:泵突然停止 故障原因:a、停電; b、電機過載保護; c、聯軸器損壞;d、出口壓力過高,聯鎖反應;e、泵內咬入異常; f

、軸與軸承粘著卡死 對策:a、檢查電源;b、檢查電動機;c、打開安全罩,盤車檢查;d、檢查儀表聯鎖系統;e、停車后,正反轉盤車確認; f、盤車確認
齒輪泵相關國家標準
[1] JB/T 7041-2006 液壓齒輪泵 JIS B8312-2002 齒輪泵和螺桿泵.水力性能驗收試驗 JB/T 51055-1999 農用齒輪泵產品質量分等 JB/T 53312-1999 齒輪泵產品質量分

等 JB/T 58211-1999 液壓齒輪泵(2.5MPA、10~25MPA)產品質量分等 JIS B8352-1999 液壓齒輪泵 JB/T 9835.2-1999 農用齒輪泵安裝法蘭和軸伸的尺寸系列和標記 JB/T

9835.1-1999 農用齒輪泵 技術條件 MT/T 573-1996 礦用液壓齒輪泵試驗方法 CB/T 3719-1995 船用高壓齒輪泵技術條件 CB/T 3701-1995 船用齒輪泵修理技術要求 SC

/T 8038-1994 漁船CB型和HY01型齒輪泵修理技術要求 JIS B8408-1994 噴槍式燃燒器用齒輪泵 JB/T 7042-1993 液壓齒輪泵.試驗方法 JB/T 7041-1993 液壓齒輪泵.技術條件

JB/T 6434-1992 輸油齒輪泵 CBM 2209-1982 船用電動齒輪泵試驗方法 CBM 2207-1982 船用電動齒輪泵型式和基本參數 CBM 2208-1982 船用電動齒輪泵技術條件 [2]
結構特點
齒輪采用具有國際九十年人先進水平的新技術--雙圓弧正弦曲線齒型圓弧。它與漸開線齒輪相比,最突出的優點是齒輪嚙合過程中齒廓面沒有相對滑動,所以齒面無磨損、運轉平衡、無困

液現象,噪聲低、壽命長、效率高。該泵擺脫傳統設計的束縛,使得齒輪泵在設計、生產和使用上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 泵設有差壓式安全閥作為超載保護,安全閥全回流壓力為泵額定

排出壓力1.5倍。也可在允許排出壓力范圍內根據實際需要另行調整。但是此安全閥不能作減壓閥長期工作,需要時可在管路上另行安裝。 該泵軸端密封設計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機械密封

,另一種是填料密封,可根據具體使用情況和用戶要求確定。
困油現象及卸荷
1困油現象的危害: 2消除困油現象: 3齒輪泵的泄漏及補償措施 4提高外嚙合齒輪泵壓力的措施 5、徑向不平衡力 1危害︰徑向不平衡力很大時能使軸彎曲,齒頂

與殼體接觸,同時加速軸承的磨損,降低軸承的壽命。 2措施︰為了減小徑向不平衡力的影響,通常采取減小壓油口的辦法。減少齒輪的齒數,這樣減小了齒頂圓直徑,承壓面積減小。適

當增大徑向間隙。 6、內嚙合齒輪泵
齒輪泵性能提高的方法
提高齒輪油泵性能的可行回路 齒輪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結構限制,通常認為齒輪泵僅能作恒流量液壓源使用。然而,附件及螺紋聯接組合閥方案對于提高其功能、降低系統成本及提高

系統可靠性是有效的,因而,齒輪油泵的性能可接近價昂、復雜的柱塞泵。 在泵上直接安裝控制閥,可省去泵與方向閥之間管路,從而控制了成本。較少管件及連接件可減少泄漏,從而

提高工作可靠性。而且泵本身安裝閥可降低回路的循環壓力,提高其工作性能。下面是一些可提高齒輪泵基本功能的回路,其中有些是實踐證明可行的基本回路,而有些則屬創新研究。

卸載回路 卸載元件將在大流量泵與小功率單泵結合起來。液體從兩個齒輪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結構限制,通常認為齒輪泵僅能作恒流量液壓源使用。然而,附件及螺紋聯接組合閥方案對于

提高其功能、降低系統成本及提高系統可靠性是有效的,因而,齒輪油泵因受定排量的結構限制,通常認為齒輪油泵僅能作恒流量液壓源使用。然而,附件及螺紋聯接組合閥方案對于提高其功

能、降低系統成本及提高系統可靠性是有效的,因而,齒輪油泵的性能可接近價昂、復雜的柱塞泵。的性能可接近價昂、復雜的柱塞泵。的出口排出,直至達到預定壓力和(或)流量。這時,

大流量泵便把流量從其出口循環到入口,從而減少了該泵對系統的輸出流量,即將泵的功率減少至略高于高壓部分工作的所需值。流量降低的百分比取決于此時未卸載排量占總排量的比率。組

合或螺紋聯接卸載閥減少乃至消除了管路、孔道和輔件及其它可能的泄漏。 最簡單的卸載元件由人工操縱。彈簧使卸載閥接通或關閉,當給閥一操縱信號時,閥的通斷狀態好被切換。杠

桿或其它機械機構是操縱這種閥的最簡單方法。 導控(氣動或液壓)卸載閥是操縱方式的一種改進,因為此類閥可進行遠程控制。其最大的進展是采用電氣或電子開關控制的電磁閥,它

不僅可用遠程控制,而且可用微機自動控制,通常認為這種簡單的卸載技術是應用的最佳情況。 人工操縱卸載元件常用于為快速動作而需大流量及快速動作而需大流量及為精確控制而減

少流量的回路,例如快速伸縮的起重臂回路。圖1所示回路的卸載閥無操縱信號作用時,回路一直輸出大流量。對于常開閥,在常態下回路將輸出小流量。 壓力傳感卸載閥是最普遍的方案

。如圖2所示,彈簧作用使卸載閥處于其大流量位置。回路壓力達到溢流閥預調值時,溢流閥開啟,卸載閥在液壓和作用下切換至其小流量位置。壓力傳感卸載回路多用于行程中需快速、行程

結束時需高壓低速的液壓缸供液。壓力傳感卸載閥基基本上是一個達到系統壓力即卸的自動卸載元件,普遍用于測程儀分裂器和液壓虎鉗中。 流量傳感卸載回路中的卸載閥也是由彈簧將

其壓向大流量位置。該閥中的固定節流孔尺寸按設備的發動機最佳速度所需流量確定。若發動機速度超出此最佳范圍,則節流小孔壓降將增加,從而將卸載閥移位至小流量位置。因此大流量泵

相鄰的元件做成可對最大流量節流的尺寸,故此回路能耗少、工作平穩且成本低。這種回路的典型應用是,限定回路流量達最佳范圍以提高整個系統的性能,或限定機器高速行駛期間的回路壓

力。常用于垃圾運載卡車等。 壓力流量傳感卸載回路的卸載閥也是由彈簧壓向大流量位置,無論達到預定壓力還是流量,都會卸載。設備在空轉或正常工作速度下均可完成高壓工作。此

特性減少了不必要的流量,故降低了所需的功率。因為此種回路具有較寬的負載和速度變化范圍,故常用于挖掘設備。 圖5為具有功率綜合的壓力傳感卸載回路,它由兩組略加變化的壓力

傳感卸載泵組成,兩組泵由同一原動機驅動,每臺泵接受另一卸載泵的導控卸載信號。此種傳感方式稱之為交互傳感,它可使一組泵在高壓下工作而另一組泵在大流量下工作。兩只溢流閥可按

每個回路特殊的壓力調整,以使一臺或兩臺泵卸載。此方案減少了功率需求,故可采用小容量價廉原動機。 圖6所示為負載傳感卸載回路。當主控閥的控制腔(下腔)無負載傳感信號時,

泵的所有流量經閥1、閥2排回油箱;當給此控制閥施加負載傳感信號時,泵向回路供液;當泵的輸出壓力超過負載傳感閥的壓力預定值時,泵僅向回路提供工作流量,而多余流量經閥2的節流

位置旁通回油箱。 帶負載傳感元件的齒輪油泵與柱塞泵相比,具有成本低、抗污染能力強及維護要求低的優點。 優先流量控制 不論齒輪油泵的轉速、工作壓力或支路需要的流

量大小,定值一次流量控制閥總可保證設備工作所需的流量。在圖7所示的這種回路中,泵的輸出流量必須大于或等于一次油路所需流量,二次流量可作它用或回油箱。定值一次流量閥(比例

閥)將一次控制與液壓泵結合起來,省去管路并消除外泄漏,故降低了成本。此種齒輪泵回路的典型應用是汽車起重機上??梢姷降霓D向機構,它省去了一個泵。 負載傳感流量控制閥的

功能與定值一次流量控制的功能十分相近:即無論泵的轉速、工作壓力或支路抽需流量大小,均提供一次流量。但僅通過一次油口向一次油路提供所需流量,直至其最大調整值。此回路可替代

標準的一次流量控制回路而獲得最大輸出流量。因無載回路的壓力低于定值一次流量控制方案,故回路溫升低、無載功耗小。負載傳感比列流量控制閥與一次流量控制閥一樣,其典型應用是動

力轉向機構。 旁路流量控制 對于旁路流量控制,不論泵的轉速或工作壓力高低,泵總按預定最大值向系統供液,多余部分排回油箱或泵的入口。此方案限制進入系統的流量,使其具

有最佳性能。其優點是,通過回路規模來控制最大調整流量,降低成本;將泵和閥組合成一體,并通過泵的旁通控制,使回路壓力降至最低,從而減少管路及其泄漏。 旁路流量控制閥可

與限定工作流量(工作速度)范圍的中團式負載傳感控制閥一起設計。此種型式的齒輪泵回路,常用于限制液壓操縱以使發動機達最佳速度的垃圾運載卡車或動力轉向泵回路中,也可用于固定

式機械設備。 干式吸油閥 干式吸油閥是一種氣控液壓閥,它用于泵進油節流,當設備的液壓空載時,僅使極小流量(〈 18.9t/min)通過泵;而在有負載時,全流量吸入泵。如圖10

所示,這種回路可省去泵與原動機間的離合器,從而降低了成本,還減小了空載功耗,因通過回路的極小流量保持了設備的原動機功率。另外,還降低了泵在空載時的噪聲。干式吸油閥回路可

用于由內燃機驅動的任何車輛中開關式液壓系統,例如垃圾裝填卡車及工業設備。 液壓泵方案的選擇 目前,齒輪油泵的工作壓力已接近柱塞泵,組合負載傳感方案為齒輪泵提供了變

量的可能性,這就意味著齒輪泵與柱塞泵之間原本清楚的界限變理愈來愈模糊了。 合理選擇液壓泵方案的決定因素之一,是整個系統的成本,與價昂的柱塞泵相比,齒輪泵以其成本較低

、回路簡單、過濾要求低等特點,成為許多應用場合切實可行的選擇方案。
齒輪泵馬達的技術特點
G5、GPC4系列齒輪泵、GM5、GMC4系列齒輪馬達引進美國威格士(VKS),技術突出特點: 1.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 由鋁合金制造前蓋、中間體、后蓋,合金鋼制造的齒輪和

鋁合金制造的壓力板等零部件組成,前、后蓋內各壓裝兩個DU軸承,DU材料是齒輪泵的理想軸承材料,可大大提高齒輪泵的壽命。 2.工作可靠 壓力板是徑向和軸向壓力補償的主要元

件,可以減輕軸承載荷和自動調節齒輪泵軸向間隙,從而有效地提高了齒輪泵的性能指標和工作可靠性;GM5、GPC4系列齒輪馬達可以提供單旋向不帶前軸承,雙旋向不帶前軸承和單旋向帶前軸

承,雙旋向帶前軸承四種結構型式,其中帶前軸承的齒輪馬達可以承受徑向力和軸向力。 3.轉速高,壓力大 轉速高3000~4000轉/每分,理論扭矩為17N.m(牛頓.米)~64N.m,可達20-

25MPa。 4.連接方式適用于進口機械和工程機械 符合SAE和國家標準GB安裝法蘭、軸伸、進油口及出油口連接行式。廣泛適用于汽車、拖拉機、工程機械、農業機械以及其他機械液壓

系統中。
齒輪泵輸出流量不夠原因及排除方法
1、產生原因 ① 內外轉子的齒側間隙太大,使吸壓油腔互通.容積效率顯著降低,輸出流量不夠; ② 軸向間隙大大; ③ 吸油管路中的結合面處密封不嚴等原因,使泵吸

進空氣,有效吸入流量減少; ④ 吸油不暢.如因油液粘度過大,濾油器被污物堵塞等導致吸入流量減少; ⑤ 溢流閥卡死在半開度位置,泵來的流量一部分通過溢流閥返回油箱,而

使得進入系統的流量不夠.此時伴隨出現系統壓力上不去的故障。 2、排除方法 ① 更換內外轉子,使齒側隙在規定的范圍內(一般小于0.07mm); ② 研磨泵體兩端面,保證內

外轉子裝配后軸向間隙在0.02~0.05mm 范圍內; ③ 更換破損的吸油管密封,用聚四氟乙烯帶包扎好管接頭螺紋部分再擰緊管接頭; ④ 選用合適粘度的油液,清洗進油濾油器使吸油

暢通。并酌情加大吸油管徑; ⑤ 修理溢流閥,排除溢流閥部分短接油箱造成泵有效流量減少的現象。

產品推薦
“精品推薦LBZ-16 LBZ-20,LBZ-25 32立式齒輪油泵電機裝置”信息由發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實性、合法性由發布人負責。交易匯款需謹慎,請注意調查核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白水县| 苍山县| 海南省| 紫金县| 毕节市| 宁武县| 连州市| 永城市| 靖西县| 本溪市| 新干县| 安乡县| 稻城县| 始兴县| 八宿县| 商丘市| 桦川县| 温泉县| 游戏| 尖扎县| 黑山县| 阳泉市| 焦作市| 新津县| 仙居县| 乳源| 满城县| 九龙坡区| 色达县| 廉江市| 靖远县| 台安县| 历史| 新营市| 湟中县| 来安县| 含山县| 丹凤县| 班玛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