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軋原理
1、軋制的理論:軋制是借助旋轉軋輥的摩擦力將軋件拖入軋輥間,同時依靠軋輥施加的壓力使軋件在兩個軋輥或兩個以上的軋輥間發生壓縮變形的一種材料加工方法。
2、軋制參數:軋制變形過程,厚度方向的壓縮是主導變形。當軋件厚度方向受到軋輥壓縮時,將使金屬發生沿縱向和橫向的流動,但是縱向的延伸變形總是大大超過橫向的擴展量,這是因為輥面摩擦力對寬向流動的阻礙總是大于縱向,也就是說,相對縱向而言,橫向的寬展總是比較小,軋制時的變形指數主要為:
1)壓下量:表示軋制前后軋件厚度的變化量,便于生產操作上直接調整軋輥的輥縫值。
2)加工率:用于記錄近似變形程度。
3)寬展:生產現場用于表示寬展的增加值。
生產現場涉及到得基本的參數就以上幾個,其它的比如伸長率,延伸系數等只是為了理論的分析。所以在現場用的多的就是根據金屬塑性變形的體積不變條件計算軋后的長度、加工率等。
3、軋制過程的建立:軋制過程總共經歷4個階段,分別為咬入階段,拽入階段,穩定軋制階段和軋制終了階段。
1)咬入階段:軋件開始接觸旋轉的軋輥,軋輥開始對軋件施加作用,將其拖入輥縫間,以便建立軋制過程。
2)拽入階段:一旦軋件被旋轉著的軋輥咬著后,軋輥對軋件的拖拽力增大,軋件逐漸充滿輥縫,直至軋件前端到達兩輥連心線位置為止。
3)穩定軋制階段:軋件前端從輥縫間出來后,繼續依靠旋轉軋輥摩擦力對軋件的作用,連續、穩定地通過輥縫,產生所需要的變形,厚度方向壓縮,縱向延伸。
4)軋制終了階段:從軋件后端進入輥縫間的變形區開始,直至軋件與軋輥完全脫離接觸為止。
4、實際軋制生產中會出現軋件不能順利被軋輥咬入,致使軋制過程停止,以及咬入角不合理引起板材塑性變形不均勻的情況,不僅降低了生產效率,而且產品易存在質量問題,這是因為咬入并軋制的過程是一個不穩定過程,當咬入的時候,變形區的幾何參數,運動學參數都是變化的,所以咬入角即軋輥與軋件接觸部分所夾的中心角是軋制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素,合理的咬入角應當在15度到20度之間,且當軋輥半徑相同時,咬入角隨壓下量呈拋物線形增長。
5、穩定軋制是軋制過程的主要階段,但是咬入過程卻是建立軋制過程的先決條件。
軋件在咬入的這一瞬間,軋件受到軋輥的正壓力N和切向摩擦力T的作用,根據摩擦定律,可以將N和T分解為同一方向上的兩個力,即垂直方向上和水平方向上,這樣就有了N和T兩個力的分力在兩個方向上的疊加,疊加后在垂直方向上讓軋件受到壓縮,產生塑性變形,而水平方向上的兩個力方向相反,即如果要順利的咬入的話,T 的水平方向上分力要大于N的水平方向上的分力,這樣就固定了一個指標即咬入角來判定咬入狀態。
6、穩定軋制時的咬入條件
軋件咬入后,軋制進入拽入階段,軋件與軋輥間的接觸面隨著軋件向輥縫間的充滿而增加,因此軋輥對軋件的作用力點的位置也向出輥方向移動,使輥間的力平衡狀態發生變化,經過公式計算得出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