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國法蘭管件行業對外貿易預測與展望
(1)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
2017年,上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增長動能逐漸衰減,新一輪科技創新尚未形成有效驅動力,世界經濟仍然無法擺脫金融危機的深層影響。
一是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經濟波動幅度加大,新興經濟體潛在增長能力下滑,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更為悲觀。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主要國際機構對2017年的世界經濟增長表示擔憂,數次調降預期值。
二是傳統增長模式動力減弱,新的增長引擎尚不強勁,新舊動能平穩轉換面臨較大挑戰,經濟驅動力出現“青黃不接”局面。與此同時,國際主要經濟體均不同程度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增長率放緩,傳統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下降。
三是經濟全球化出現波折,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沖擊,金融領域風險仍未消除。據WTO報告顯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體月均貿易限制新措施數量達到2009年WTO開始監測以來的高水平。
四是發達虛擬經濟過度發展、社會福利負擔沉重、產業空心化等問題難以解決;部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潛在增長水平下行、產業結構單一,實現轉型升級面臨內部體制機制與外部需求環境等方面制約。
五是主要大選將加大經濟領域變數,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法國、德國2017年將迎來大選。由于不同領導人執政風格與戰略不同,政治領域重要變化將給相關經濟策略、制度、政策等方面帶來重要影響。
(2)全球貿易前景堪憂
貿易與投資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重要性日趨凸顯。但是,近年來全球貿易和投資形勢低迷,世界貿易組織9月預測2016年和2017年世界貿易將處于異常艱難增長階段,聯合國貿發會預測2016年全球投資增速將下降10%至15%。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市場需求低迷、“黑天鵝”事件頻發、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等因素將抑制2017年世界貿易增長。
一是全球化趨勢削弱。由于世界市場需求不足,主要發達經濟體以及部分發展中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日趨增多。據有關數據,2008年至2016年5月,G20成員共采取了1583項貿易限制措施,目前為止只取消了約25%,仍有1196項在執行之中。世貿組織、經合組織和聯合國貿發會發布的《G20貿易投資措施報告》顯示,近一年來G20成員平均每月新采取的貿易限制措施達到2009年以來高數量。
二是全球貿易投資不確定性增強。英國脫歐從公投到實際退歐或將經歷數年之久,其帶來的不確定性有待進一步觀察。脫歐過程不排除意外發生,并可能對國際市場情緒與預期造成巨大影響,引發動蕩。同時,歐洲難民潮帶來的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影響全球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已經干擾國際貿易、投資與金融市場正常運行,并給未來國際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3)國際金融市場面臨挑戰
當前國際金融領域高桿桿、高泡沫等風險仍在聚集,金融市場動蕩幅度加大、不穩定性增強。
一是國際金融市場不協調跡象明顯。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對于國際金融市場造成嚴重沖擊,當日世界主要股指急速下跌,幅度超過5%;脫歐公投次日英鎊幣值跌幅超過10%,倫敦股市開盤重挫8.7%。但是在各國央行大力施加影響的作用下,國際資本市場如注入強心針,主要指數迅速反彈。國際清算銀行認為相關市場已出現失調現象,如債券收益率持續走低,但收益率曲線則趨平等,國際金融市場對各國央行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
二是全球信貸疲弱。美元匯率走強、新興市場低迷以及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增強打擊了信貸需求,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當前針對美國以外債務人的美元計價銀行貸款同比下降,為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度減少;同時針對非歐元區債務人的歐元貸款出現了自2014年以來的首次下滑,反映出歐元區銀行業的新一輪疲軟;針對新興市場的美元貸款也在收縮。
(4)國際規則與標準加速調整
金融危機后,各國為了擺脫本國經濟低迷形勢,加強對國際市場的爭奪與滲透,國際貿易規則趨于碎片化。以WTO等國際機構為標志的全球貿易一體化成果受到侵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TTI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等區域性貿易組織前途未卜。以WTO為代表的原有貿易規則被逐步打破,新的國際貿易、投資、服務標準正在確立。
這一過程涉及世界主要的博弈與對抗,表現出漫長而反復的特征:一方面,發達為實現本國經濟利益大化,意圖通過改變原有國際規則,推進貿易、投資、金融等方面標準的全面升級,在國際市場獲得更多利益;另一方面,各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各方利益協調難度加大。如2016年9月,包括總統奧朗德在內的多名法國高層官員表示將中止對歐盟授權,單方面退出美歐自貿協定談判,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也公開表示“TTIP談判已在事實上失敗”。美國后任總統特朗普提出即將退出TPP談判。國際貿易與投資制度體系重塑將深刻影響中國進一步參與全球化進程以及未來面臨的對外貿易環境。
以上信息由河北勃東管道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為您提供 轉載請標注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