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德國漢諾威國際工業博覽會
HANNOVER MESSE 2018
展會時間:2018年4月23日-27日
展會地點: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
主 辦 方:Deutsche Messe AG
舉辦周期:一年一屆
中國組展:鴻爾展覽集團︱北京鴻爾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展會介紹】
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始于1947年。時值二戰剛剛結束,為了使企業家、工人和政治家看到經濟的復蘇,漢諾威市政府決定于1947年8月18日至9月7日舉辦展覽會,于是第一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在 Vereinigten Leichtmetallwerke (United Light Metal Works)的五個展館中召開了。這次展會的目的是展出適合出口的布隆迪地區被官方稱作為“德國制造”的產品,展會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21天展期中,來自53個國家的
736,000名觀眾參觀了展會。1,300名展商在總計30,000平方米的展館內展出了他們的產品。簽訂的訂單及商業合約多達 1934份,合計金額31,600,000美元左右。
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取得巨大成功,就好像有希臘神話中主管集市與交易的赫爾墨斯神相助,因此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以赫爾墨斯的側頭像作為公司的標志,直到今天。起初,幾乎每個人都懷疑漢諾威無法與被稱為“展覽會的首都”的萊比錫相比。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逐步成為了德國經濟奇跡的標志。 1948年,第一個電話通信在展覽會和紐約之間建立。1950年,第一個國外展商參加了更名為“Deutsche Industrie-Messe”(“德國工業博覽會”),1961年,官方正式采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這一名稱。它迅速成為了國際技術和工業的交流平臺。
【上屆回顧】
產業集成——創造價值為2017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主題
產業集成的時代即將到來。能源系統將全面數字化。成熟的工業4.0技術正不斷沖擊現有市場。不勝枚舉的具體應用案例展示,將使2017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進一步推動工業4.0技術的發展。
在展會的225,000名參展觀眾中(與相同規模的2015年展會的217,000名參展觀眾相比,人數有所增加),有超過75,000名觀眾來自國外。“這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70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數字”,柯克勒博士表示,“這赫然證明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們將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作為工業4.0導向和解決方案的權威來源。”外國觀眾人數最多的國家是中國(9,000人),其次是荷蘭(6,200人),印度(5,300人)和波蘭(5,000人),其中,波蘭觀眾人數創下了合作伙伴國家的最新紀錄。而作為去年的合作伙伴國,美國的參展觀眾人數達到令人矚目的3,000人,彰顯了合作伙伴國的長期參展效應。
“通過與參展商密切合作,我們成功地使今年的七大展會主題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落實”,柯克勒博士說道。“展會陣容包括了500多個應用場景,真正實現了數字化技術對產業和能源部門的承諾。”
作為全球最領先的科技界盛會。為期5天的展會中國參展商多達900家的展商數量和近13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再創中國展商參展規模歷史新高,成為除東道國外參展商最多國。
【展會主題及展品范圍】
工業零部件與分承包技術展:鑄鍛件、緊固件、金屬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回轉機械技術、工業材料的全球盛宴;
集成自動化及動力傳動展;
過程控制與生產自動化展;
工廠自動化展;
工業建筑自動化展:動力傳動;
數字化工廠展:工業軟件和IT解決方案的全球盛宴;
能源展:傳統能源、再生能源、電廠設備、輸配電及電力存儲的全球盛宴;
研究與技術展:研究與技術的創新市場;
CeMAT 2018:內部物流及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