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縫灌漿修補: 參照《GB50367-2013》
一、灌封簡介:
壓力灌漿技術是混凝土裂縫灌漿領域包括材料、機具、施工的一項綜合補強技術。該技術研制了可對混凝土微細裂縫進行自動壓力灌漿的新型機具和適應各種形態裂縫修復的灌漿樹脂、配套材料,提供了混凝土缺損維修的聚合物砂漿和界面處理技術,并對裂縫成因和微細裂縫注入理論進行了分析,通過深固加固技術大量工程實踐,總結制定了一套自動壓力灌漿操作細則和質量保證體系,為建筑物的維修補強改造提供了有價值的技術途徑和實施手段!
二、施工工藝流程:
表面處理—裂縫處理—埋設灌漿嘴及排氣管—封縫—試壓檢查—配置漿液—灌漿—檢查有無漏漿—去嘴封縫—檢查
1、施工要點:
(1)清理裂縫:
a、較寬裂縫、沿裂縫深度鑿除裂縫表層混凝土,以露出新鮮混凝土為宜,對其它所有要處理的裂縫,沿縫鑿成2~4mm,寬4~6mm的V型槽,并鑿毛裂縫內混凝土表面。
b、對外露鋼筋進行除銹處理,對銹斷的原鋼筋進行焊接替換。
c、剔除縫口表面的松散雜物,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清除槽內浮塵。
d、向較寬裂縫(寬度1.5cm)內灌滿小石子,要求密實。
e、沿縫長范圍內進行洗刷,擦清表面。
(2)埋設灌漿嘴:
清縫處理后,用膠泥騎縫埋設、粘貼灌漿嘴,灌漿嘴的間距沿縫長依縫的寬窄以35~40cm為宜,原則上寬縫可稀、窄縫可密,但每一條裂縫至少須各有一個進漿孔和排氣孔。
(3)封縫:
對壓漿區域的裂縫,無論縫寬大小,原則上都應同時封閉,以防裂縫相互貫通而跑氣跑膠。沿縫長先涂一層基液,待膠泥初凝后,再抹上一層膠泥,并除氣泡抹平,待膠泥初凝后,表面用基液涂刷二層。
(4)密封檢查(氣檢):
封縫材料固化后,沿縫涂刷一層肥皂水,并從灌漿嘴中通入氣壓為0.2MPa的壓縮空氣,檢查縫的密封效果。對漏氣部位進行補封處理。
(5)灌漿:
a、灌漿材料配制:根據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化學灌漿的配置,灌漿材料均由雙組分組成,在使用前需根據現場條件及使用要求由試驗確定適宜的配比。實際施工時,按照配比將甲乙組分混合在一起,用攪拌器攪拌均勻后即可使用。一般情況狂下,灌漿材料配制后宜在兩個小時內用完,故配制材料以一次性用量為宜。
b、灌漿工藝:啟灌之前,先接通管道,打開所有灌漿嘴上閥門,用氣壓為0.2MPa以上的壓縮空氣將管道及裂縫吹干凈。灌漿順序自上而下,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連續進行。灌漿壓力以0.2~0.4MPa為宜,壓力逐漸升高,防止驟然加壓使裂縫擴大。
(6)灌注操作程序:
a、接通管道;
b、將配制好的膠漿注入灌漿罐;
c、打開儲氣瓶閥門,調節壓力;
d、打開灌漿罐通向灌漿嘴的閥門;
e、待相鄰灌漿嘴冒漿后關閉此嘴的閥門,以下依次進行;
f、當出漿率小于0.1L/min時,持壓5~10min后,即可停止該縫的壓漿,關閉壓漿嘴閥門。進行灌漿封閉的縫要進行取芯抽樣檢查,以保證灌漿封閉質量。
三、裂縫處理方法:
1、表面修復法
表面修復法是一種簡單,常見的修補方法,它主要適用于穩定和對結構承載能力沒有影響的表面裂縫以及深近裂縫的處理。通常的處理措施是在裂縫的表面涂抹水泥漿,環氧膠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瀝青等防腐材料,在防護的同時為了防止混凝土收到各種作用的影響繼續開裂,通常可以采用在裂縫的表面粘貼碳纖維布等措施。
2、灌漿,鉛封封堵法
灌漿法主要適用于對結構整體性有影響或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封縫的修補,它是利用壓力設備將膠結材料壓入混凝土的裂縫中,膠結材料硬化后與混凝土形成一個整體,從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膠結材料有水泥漿,環氧樹脂等化學材料。
四、注意事項:
1、封縫工序是極為關鍵的步驟,務必確保質量。封縫和粘底座是一項細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哪怕只有針眼大的小孔沒有封嚴,導致漏漿現象,則灌漿工作無法順利進行。要及時封堵漏漿部位,在樹脂尚未初凝前繼續完成灌漿工作。
2、大多數裂縫的進漿量超過理論量的5~10倍以上,主要是砼內部不實所致,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后處理。如樓板灌縫時,未拆除樓面下的疏松焦渣墊層,導致吃膠量很大,后來把結構板面露出封閉,再進行灌漿。
3、每條裂縫必須留設排氣孔或出漿口,否則無法灌實。
4、對于寬度均勻的裂縫采用同一種型號的灌漿樹脂即可完成,但許多裂縫呈中間寬兩頭細的狀態,在寬度差距較大時,應將不同型號的樹脂配合使用,以使不同缺陷的部位都得以飽滿合理的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