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能的經濟效益農業方面,由于中國的地熱分布在云南,西藏以及河北等地區,這些地區往往是經濟水平比較落后相對比較封閉的地區,完全可以通過地熱來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比如冬季的大棚蔬菜種植等農業的發展。旅游方面:由于地熱水帶有豐富的地下礦物質,利用地熱開發溫泉水澡的旅游活動肯定有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地熱地質博物館及地震研究:由于地熱能主要分布在板塊運動比較劇烈的地區,可以利用地表獲得地熱物理參數以及礦物質的含量等化學元素的研究來研究地殼的活動劇烈程度,對于地震的預報提供良好的資料。地熱井的物探方法測溫勘探:基本原理是地熱異常區的熱量,可以通過熱的傳導作用而不斷地向地表擴散。這樣根據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的溫度測量和天然熱流量的測定便可以圈定出地熱異常區,并可以大致地推斷出地下水的分布范圍和高溫地下熱水的分布地段。電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用來尋找儲熱斷裂構造及推斷地熱異常的延展方向和分布范圍較為簡單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用來測量深部導電率的。因為地層中的冷水和熱水、冷巖石和熱巖石之間電性差異很大,而地層中的熱水,一般還富有溶解離子,加之溫度又高,所以它們的特點是都具有較小的電阻率。另外巖石受熱水的變質作用的而粘土化時,也具有電阻率低的特點。因此,用電法所測得的電阻率低的部分,往往對應于儲熱層。重力勘探:地下熱水研究中的重力勘探是結合其它地質和物探工作,根據重力值的變化來研究地下熱水區基底起伏變化及區域性的斷裂構造的空間展布,以便為分析地下熱水提供依據。在條件好的地區,也可以用重力成果確定覆蓋層厚度等。地熱能直接利用主要是用于工業加工、建筑采暖制冷、農業溫室、農田灌溉、洗浴醫療、旅游等領域。其一,建筑物采暖制冷。主要是利用地源熱泵技術,將土壤、地表或者地下水體中的熱量進行轉換,供建筑物采暖制冷。如重慶大劇院采用江水源熱泵機組,以嘉陵江水作為熱源和冷源,實現全年替代常規能源量1502噸標煤,年減排二氧化碳3710噸、二氧化硫30噸、粉塵15噸,年節約運行費用152萬元,具有較好的節能效益。其二,地熱能農用技術。主要集中在地熱溫室種植和水產養殖方面,地熱灌溉、地熱孵化禽類、地熱烘干蔬菜、地熱加溫沼氣池等也在發展之中。其三,地熱能醫療利用技術。地熱流體溫度較高、含有特殊的化學與其他成分、生物活性離子及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器官功能具有醫療、調節作用,可利用地熱進行水療、氣療和泥療。其四,地熱用于旅游娛樂。溫泉與旅游相結合,是我國地熱利用發展較快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