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農業、漁業觀光體驗。日本的國土面積67.1%是森林原野,13.1%是農業用地,四面臨海,農業、漁業資源豐富,十分適合開展與農業、漁業相關的旅游活動。其中包括傳統的農場參觀、出海觀光、捕魚等,還興起了租賃農院這樣可以讓城市人體驗下鄉村生活又吃到環保無污染綠色食品的項目。
3、自然風光和文化景觀相結合。日本的鄉村自然風光好,也干凈衛生,賞櫻花、看日出等都受喜愛。不僅如此,日本的鄉村有眾多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寺廟神社,巧妙地將傳統生活方式同當地的環境、現代化相結合。同時還有各類的節慶文化旅游、特色餐飲美食吸引大批游客來鄉村參觀。
4、生態保健作為特色。90年代日本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社會大眾對健康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在日本,設有專門為老人提供療養、休閑服務的鄉村公寓。同時日本鄉村旅游要求將原生態的體驗和環保相結合,成功的模式莫過于“溫泉旅游”。
5、修學體驗式旅游。在日本,放假時,常有學校組織不同類型的合宿,選擇的地方也是遠離喧囂的鄉村。中小學生在這里可以學習鄉土知識、體驗鄉村生活、甚至傳統文化,作為日益西華生活背景下的傳統文化傳播基地。
(三)特點
1、注重傳統文化重構。隨著日本現代化進程,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城市化以及與其相關的問題、家庭功能的喪失都使本來在近代受西方文化影響巨大的日本的傳統文化的生存受到威脅。通過鄉村所保有的傳統特色、的懷舊情結喚醒本國人民對傳統文化的訴求、強化民族意識。
2、強調異地性,項目多元化以滿足不同游客需求。對于學生采取修學形式、老人保健、企業會議、聚餐形式。
3、重視鄉村精英示范作用。鄉村精英指在經濟資源、政治地位、文化水平、社會關系、社會威信、辦事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與參與意識,并對當地的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村民。[4]這些精英可以為鄉村帶來新的管理經營理念、帶動周圍村民一起創業。
結論雖然我國的鄉村旅游的發展在過去十年間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和外國相比,仍然處在較低水平。旅游產品單一、千篇一律、衛生服務條件不合格、缺少規劃、沒有完整的法規體系、缺少健全鄉村旅游利益主體的協調機制都是目前還尚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明確鄉村旅游定位,充分發揮作用,保護鄉村本土性、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外鄉村旅游大國的經驗啟示,鄉村旅游是既可以推動農村經濟地區經濟發展也可以有效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的同時也了農村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要借鑒國外的實例結合本國自身各地區的特點,大力發展鄉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