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無土栽培方式及基質配方研究
草莓( Fraga ria ananassa Duch)為薔薇科(Rosaceae)草莓屬( Fragaria ) 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屬漿果類水果。栽培周期短,結果早,見效快,近年來在我國獲得了迅猛發展[ 1 ] ,已成為各地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作物[ 2 ] 。但傳統的土壤栽培方法勞動強度大,結果期短,土傳病害(如炭疽病和黃萎病等) 、連作障礙(常表現為植株衰弱,根系老化,果實變小)等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阻礙草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國外,無土栽培方式已被廣泛應用于草莓生產,在我國還處于試驗階段,但各地因地制宜對草莓無土栽培的基質配方也有了一定的研究
本試驗利用日本草莓專用基質與自配基質實行高低架栽培,以期找出較適合于我國草莓無土栽培的模式及基質配方,為我國草莓無土栽培生產提供指導。
草莓無土栽培的科學依據
有機型無土栽培的草莓苗,要按大小分級定植,每槽定植兩行,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生長勢確定,株距15 ~ 20厘米,每畝定植8000 ~ 10000株。一般在陰雨天或晴天下午定植。栽植時,先把定植口挖開,栽植不能過深或過淺,掌握苗心的莖部與地面平齊,即以“深不埋心、淺不露根”為度。栽植時要求將弓背朝外(靠近外側),這樣可使花果受光充足,果實色澤均勻一致,整齊美觀,而且便于管理和采收。定植苗的管理 定植后及時滴足緩苗水。以后每天滴灌1次小水,保持栽培槽基質濕潤直至幼苗成活。澆水后及時檢查,若出現露根或淤心苗,應及時重新栽植,并及時調整不符合花序預定伸出方向的植株。對漏栽的應及時補水補苗,以全苗和達到量栽植的標準。栽植后如遇晴天高溫烈日,可采用透光率50%的黑色遮陽網進行遮陽,緩苗后要及時噴施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確保幼苗健壯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