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趾黃檀(Dalbergiac!ninchinensis)。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心材新切面紫紅褐或暗紅褐,常帶黑褐或栗褐色深條紋。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含黑樹膠;弦向直徑大244Um,平均104um;數甚少至略少,2一13個/mm2。軸向薄壁組織頗明顯,主為同心層式細線狀(寬,一4細胞,與射線交叉局部略呈網狀或梯狀),稀冀狀。木纖維壁甚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亦然射線組織同形單列(較多或甚多)及多列(兩列成對或2一3列)。有酸香氣或微弱;結構細;紋理通常直;氣干密度1.01一1.09g/cm³。從以上記載可知,所謂花梨木品種當在兩種以上,而黃花梨即明代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中所介紹的“海南檀”。還有一種與花梨木相似的木種,名“麝香木”。據《諸番志》載:“麝香木出占城、真臘,樹老仆淹沒于土而腐。以熟脫者為上。其氣依稀似麝,故謂之麝香。若伐生木取之,則氣勁兒惡,是為下品。泉人多以為器用,如花梨木之類。”花梨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顏色由淺黃到紫赤,色彩鮮美,紋理清晰而有香味。明代比較考究的家具多為老花梨木制成。新花梨木色赤黃,紋理色彩較老花梨稍差。木質的辨識黃花梨家具木質的辨識困難往往出于三個方面。一是與紅木不分。深色黃花梨,要是使用的年頭久了,保存狀態又不好,乍一看與紅木非常像。其實從本質上判定,黃花梨木的木性小,故變形率也小,體輕而溫和。把握這點,其它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二是與草花梨不分。草花梨的出現是由于黃花梨木材斷絕,作為補充而在晚清至民國出現于市場黃花梨——明式圈椅的,在硬木中最為低檔。其木質粗疏,棕眼過大,色土黃而無光澤;三是與新黃花梨木不分,新材份量也比老材黃花梨木重,木紋含黑線過多而且生硬,因此許多木紋過于漂亮搶眼的反倒是新黃花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