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毛發從絨山羊和能抓絨的山羊體上取得的絨毛,屬特種動物毛,是一種貴重的紡織原料。亞洲克什米爾地區在歷史上曾是山羊絨向歐洲輸出的集散地。國際市場習慣稱山羊絨為“克什米爾”,中國諧音為“開士米”。山羊絨具有細、輕、柔軟、滑糯、保暖性好等優良特性,主要用于紡或與細羊毛混紡,制做羊絨衫、羊絨圍巾、羊絨花呢、羊絨大衣呢等貴重紡織品。絨山羊一般生長于高寒地區,全身披有粗長的外層毛被,內層生有細軟的絨毛,每年春夏之交絨毛自然脫落。飼養者一般在脫毛季節用鐵抓在羊身上梳取絨毛。絨毛經初步加工除雜和分梳處理,除去所含粗毛、雜質、塵土等物,分離出潔凈的細絨毛稱為無毛絨,一般凈絨含粗毛率在0.5%以下。山羊絨有不規則的稀而深的卷曲,由鱗片層和皮質層組成。絨毛沒有毛髓,粗毛則大多有毛髓。山羊絨鱗片密度60~70個/毫米;纖維直徑比細羊毛還細。中國山羊絨平均直徑14.5~16微米,伊朗山羊絨17.5~19微米,阿富汗山羊絨16.5~17.5微米。纖維平均長度35~45毫米,斷裂長度約17千米,伸直長度達自然長度3倍,吸濕性比羊毛強,保暖性很好。山羊絨對酸、堿、熱的反應比細羊毛敏感,即使在較低溫度和較低濃度的條件下羊絨纖維損傷也很,對含氯的氧化劑尤為敏感。山羊絨世界年貿易量約6000噸,中國約占3000噸,居世界首位,質量也。世界上不少毛紡生產技術上的重大發明和革新,是國際羊毛局研制成功的。該組織還通過各地分局,向世界各國“羊毛標志”持有者免費提供技術服務和新產品的技術資料,以及今后一二年內流行品種、款式、顏色、時裝趨勢預測等等,其目的在于傳授羊毛制品的制造技術,提品質量,命名產品適銷對路裝擴大羊毛制品的銷售量。1982年,國際羊毛局與中國進出口商品檢驗總公司(簡稱CCIC)簽訂協議,IWS委托CCIC代理為中國的服裝檢驗中心。羊毛標志(WOOLMARK)始用于1964年。其圖案是以羊毛盤旋,中心構成尖角為特征,盤旋的毛線取意于紡織原料來源取之不盡以羊毛團的柔軟連綿。混紡羊毛標志(WOOLBLENDMARK)是1971年對含羊毛60%以上的混紡產品設計的。凡毛制品和含毛60%以上的混紡產品,達到國際羊毛局制定的品質標準要求,而核準使用上述兩種羊毛標志。它的應用范圍包括男女服裝、地毯、家庭用品、毛氈等各種工業和消費產品。因為懸掛羊毛標志的產品必須符合國際羊毛局制訂的品質標準,并須經濟機構的技術人員或其所確認的產品質量考核機構和抽樣檢驗或試驗,所以產品能保持質量優良,在國際市場銷售時,很受消費者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