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藥機具有壓力、微壓、常壓、低溫提取、萃取、濃縮、包裝七大功能,使中藥液有效成分提高,易分解、易揮發成分不被破壞,確保藥液有效成分不會散失,可提取揮發油;減輕中藥液特具的苦味。1、本設備應安裝在通風、照明條件較好的地方。2、安裝地方要求具備上、下水條件。3、調節煎藥機平衡,使設備平穩,包裝機腳輪向鎖定位置,使其固定。4、煎藥機調整:接通電源,按說明書調整。煎中藥:選“中藥煎藥機”還是“煎藥鍋”如今,越來越多的醫院藥房為了搞好服務,紛紛引進了煎藥機,為患者代煎中藥。在享受便捷服務的同時,像程大伯這樣對煎藥機的煎藥質量不太相信的患者可不算少,有的甚至認為醫院這種便民服務是投機取巧,甚至短斤少兩。中藥的煎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煎藥質量關系到患者的效果。那么,中藥到底是傳統的“藥鍋熬”好,還是時下流行的“機器煎”好?讓我們從幾個方面來比較一下,讀者就心中有數了。衛生學指標藥罐煎藥的整個過程是在開放狀態下進行的,藥液容易被污染,存放后也容易發酵和霉變,不便儲存、攜帶,藥液質量難以控制;而煎藥機與包裝機相結合,煎煮和包裝均為封閉過程,減少污染,包裝袋采用無毒、無菌材料,衛生狀況良好。有效成分比率對于根莖葉等一般藥材,煎藥機和人工煎藥差別不大;而對于含揮發性成分的藥物,由于煎藥機是在封閉的情況下煎煮,不易揮發,機器煎要比傳統方法有效成分含量高一些;還有一些礦物、貝殼類質地堅實的藥材,在煎藥機的高溫高壓下,較易提高煎出率,所以這類藥物,機器煎藥也要比人工煎藥有效成分含量高。雜質含量煎藥機煎出的藥液,是通過紗布袋及包裝機上的過濾網獲得的,對于沉淀物和顆粒過濾較徹底。而傳統煎藥方法,由于各人對煎藥的操作水平和方法各不相同,有的人操作過濾得不徹底,有的人還省去了過濾的工序,因此,機器煎藥對雜質的控制顯得更穩定。另外,傳統煎藥方法暴露在空氣中進行操作,容易發生藥物的氧化反應,而煎藥機相對于傳統煎藥方法,是在密封機器中進行煎煮,減少了氧化反應。這也是為人們覺得機器煎的藥液較清淡的原因。特殊藥方由上述比較可見,煎藥機在一般的情況下,是不遜于傳統的煎藥鍋的。但中醫是一門復雜的科學,不少醫生開出的藥方還有一些特殊要求:例如一些特殊藥材,如果含有游離生物堿,需添加一點醋或酒,有的還用酒浸漬藥材;還有一些毒性藥材,如生南星、生半夏及生川、草烏等,提倡先煎一段時間,至口嘗無麻舌感。這些較復雜的人工操作工序,是機器煎藥無法做到的。對于這些情況,恐怕還是需要煎藥鍋親自出馬的。中藥煎藥機標準操作規程為了更好的提高中醫臨床療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特制定本規程。1領藥煎藥室領取藥劑,并在領單上簽字,注明領取時間,并核對姓名,性別,劑數,所需要煎煮的帶數,每袋劑量,如果領單上未注明,則按照每日一劑,一劑服用2次,每次150ml的劑量煎煮。2浸泡將需要煎煮的藥材裝入專用藥袋,放入潔凈桶內,加水浸泡1小時,然后翻轉藥袋繼續浸泡至透為止。加水量為:需要調劑出的液體量 1000ml(根據不同的藥材作適量調整)。3加料關閉煎煮罐上部的蒸汽閥門和下部的出料閥門。將浸泡后的藥袋放入煎煮罐內,加入適量水,以輕壓藥袋時可見到水為準,蓋上蓋,按照對角順序擰緊壓蓋羅絲。注意此時不要對罐內藥物進行擠壓,以免空間不夠,藥物無法充分吸水膨脹導致煎煮不透。4煎煮打開機器電子開關,將溫度設為110度,根據藥材質地,設定高溫時間為20-30分鐘,然后開始運行工作。5出料待溫度、壓力和時間都達到標準時,機器會出現提示音,此時,打開上出料閥門到貯液罐內或打開下出料閥門,以潔凈的不銹鋼容器接盛藥液,打開出料閥門時,注意要微開,不要開的太大,出液方向不要有人員,以避免蒸汽灼傷。出液停止時,關閉出料閥門,將煎煮罐內的藥袋翻轉,再次加入約1000ml的水,其余操作同前,繼續煎煮15-20分鐘,放出藥液,待出液停止時,轉動擠壓桿盡量將藥渣里的藥液擠壓至凈,將兩次的藥液合并。6濃縮將藥液用不銹鋼容器濃縮至規定量,注意此時需要有專人看守,不可擅自離開。7封裝打開加熱封裝按鈕,待溫度達到封裝要求,將濃縮后的藥液趁熱倒入封裝容器內,根據袋數和服用次數來調解設定每袋裝量。8清場煎煮機:將煎煮罐內的藥渣袋取出,打開下出料閥門,以潔凈水沖洗內壁至潔凈,關閉下出料口。等待下一次煎煮。封裝機:封裝完畢后,關閉封裝機電源,待存貯罐冷卻后,打開出料口,以室溫水沖洗至潔凈,關閉閥門,等待下一次封裝使用。控制要點:所用水質凈無污染保持容器潔凈閥門微開,注意出料時的安全,出液口處不可正對人員。清洗貯料罐時要注意使用室溫水,以免玻璃存貯罐炸裂。第七步封裝時,藥液一定要趁熱封裝,以免藥液涼后發凝(特別是方中有膠類藥時)甚至產生沉淀(容易阻塞輸液管路影響藥物濾出)。其它參考煎藥基本操作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