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鋼結構框架可分為框架體系和框架—支撐體系兩大類。體系的選擇與建筑物的高度、使用功能密切相關。這就要求結構工程師應與建筑師密切配合,當由于建筑功能限制無法設置支撐時,則應采用框架體系。由于箱型柱在構造上的一些困難,故建議在設計多層鋼結構房屋時盡量采用工字型柱,設計成框架—支撐體系。結構工程師與建筑師盡量協調,通過在需要布置支撐位置布置樓、電梯間等不開大洞口墻體來實現支撐的隱形。實際工程計算結果表明,支撐對框架的位移控制效果非常好,加之采用工字形柱使得材料節省、防銹,使用中維護方便,弱軸方向的連接簡單易行,實在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如是垂直通孔植筋,前期步驟同第3條,注膠時應從孔底部的注膠口向上注膠,以孔上部出氣口出膠為宜.對已埋植好的鋼筋要做好保護工作,如掛明顯標志牌等。以防錨固用膠在固化時間內,鋼筋被搖擺動或碰撞,影響埋植效果.用棉絲蘸少許丙酮,清理工作面遺留的膠及清理工作面的垃圾。在清理遺留膠的時候,要小心輕緩,不得對鋼筋進行搖擺或碰撞。加固設計與新設計的區別在于其受到原構件的制約。加固設計除了要考慮安全和經濟因素外,還應考慮實際受力情況,周圍環境,施工的可行性。同一種方法對某種結構形式特別適用,而對于其他結構不一定適用。根據碳纖維和粘鋼的受力特征,用其來加固梁、板等受彎構件或者其他受拉構件特別有效,但是如果用其加固軸壓構件或小偏壓構件就不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