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絨的主要產地世界山羊絨的主要生產有中國、蒙古、伊朗、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近十年來,世界原絨年產量穩定在15000噸—16000噸,其中中國約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蒙古生產羊絨約20%左右(蒙古羊絨以青絨、紫絨為主,白絨僅占其產量的5%左右),還有極少的一部分羊絨生產在其他。而在羊絨資源中白絨為珍貴,其產量僅占世界羊絨產量的30%左右。在國際市場上,世界上50%以上的山羊絨均產于內蒙古,內蒙古的阿爾巴斯絨山羊,阿拉善絨山羊,以及二郎山絨山羊,赤峰塞罕絨山羊為中國羊絨的主要來源。同時,內蒙古山羊絨年產量占全國的1/2,占世界的1/3,素有“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古”的共識。中國2600多家羊絨企業匯集了全世界90%的山羊絨原料,加工的產品出口到日本、美國、意大利、英國、法國等40多個和地區,占世界出口量的80%。半精紡使用的原料長度要比精紡的短許多,而梳理又不及精紡的充分,因此同樣長度的紗線中,半精紡纖維的頭端多,紗線中纖維的頭端外露就成了毛羽。就精紡而言,紗線毛羽特別是長毛羽越多,不但織造困難,而且呢面也不清晰,但就針織類產品來說,一定的毛羽卻帶來比較豐滿的感覺。但毛羽在外力的作用下可能轉化成毛粒,因此半精紡容易起毛起球。因此在半精紡工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引進賽絡紡,纜型紡等紡紗新技術是必要的,因為這些新技術的機理和使用實踐證明對于提高紗線和面料的耐摩擦性能有著明顯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賽絡紡,纜型紡等紡紗新技術本來是屬于毛紡系統的,因此半精紡在引用這些技術時,必須將設備進行必要的改造,例如將棉紡細紗機的吸棉風管換成單錠控制的吸風笛管。半精紡從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它打破了毛紡和棉紡的之間傳統的壁壘,它細化和補充了傳統的紡紗技術,它使用的原料是市場上為豐富多彩的那個層面中的,它為市場提供了新風格的產品,因此可以預言,隨著市場對于新型紗線的追求,半精紡的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