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纖維的材料分類[來源:重慶璨月新材料]玻璃纖維按形態和長度,可分為連續纖維、定長纖維和玻璃棉;按玻璃成分,可分為無堿、耐化學、高堿、中堿、高強度、高彈性模量和耐堿(抗堿)玻璃纖維等。生產玻璃纖維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氧化鋁和葉蠟石、石灰石、白云石、硼酸、堿、芒硝、螢石等。生產方法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將熔融玻璃直接制成纖維;一類是將熔融玻璃先制成直徑20mm的玻璃球或棒,再以多種方式加熱重熔后制成直徑為3~80μm的甚細纖維。通過鉑合金板以機械拉絲方法拉制的無限長的纖維,稱為連續玻璃纖維,通稱長纖維。通過輥筒或氣流制成的非連續纖維,稱為定長玻璃纖維,通稱短纖維。玻璃纖維按組成、性質和用途,分為不同的級別。按標準級規定(見表),E級玻璃纖維使用普遍,廣泛用于電絕緣材料;S級為特殊纖維。玻璃纖維是么生產出來的!有工藝![來源:重慶璨月新材料]生產玻璃纖維常用的方法有兩種:池窯法直接拉絲、球法坩鍋拉絲。池窯法直接拉絲是將礦物原料磨細配制送入單元窯,用重油燃燒加熱熔化物料后直接拉絲,具有產量大、質量穩、能耗低的特點,球法坩鍋拉絲是從市場上購進玻璃球然后再通過電加熱熔化拉絲,所用坩鍋有陶土坩鍋、全鉑坩鍋、代鉑坩鍋之分,前者只能用平板碎玻璃生產高堿玻璃纖維,全鉑坩鍋能耐高溫且能制出干凈凈玻璃纖維,但單爐需鉑銠合金3~4公斤,造價昂貴,現在主要用代鉑坩鍋,即熔化部分為耐高溫陶土材料,拉絲漏板用鉑銠合金材料,單爐用貴金屬0.6公斤既可,節省造價,但質量不如全鉑坩鍋,適合我國。球法坩鍋拉絲所用漏板為50~800孔,單絲直徑在9微米以下,一般需經過加捻紡織后制成各種玻璃纖維制品,此法能耗大、質量不穩定,但非常靈活,可補充池窯拉絲的一切空白。池窯拉絲用漏板為800~4000孔,單絲直徑在11微米以上。無紡纖維表面處理無紡纖維層,特別是針刺氈,在加工完成后,表面會有許多突出的絨毛,這不利于粉塵從纖維濾料表面脫落。于是就需要進行表面處理。無紡濾料的表面處理的目的是:提高過濾效率和清灰效果;增強耐熱、耐酸堿、耐腐蝕性能;降低濾料阻力,延長使用壽命等。表面處理的方法很多,但總體上可分為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兩方面。在物理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