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熱泵是陸地淺層能源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由低品位熱能向高品位熱能轉移。通常地源熱泵消耗1kWh的能量,用戶可以得到4.4kWh以上的熱量或冷量。'地源熱泵'的概念,最早在1912年由瑞士的專家提出,而這項技術的提出始于英、美兩國。北歐國家主要偏重于冬季采暖,而美國則注重冬夏聯供。由于美國的氣候條件與中國很相似,因此研究美國的地源熱泵應用情況,對我國地源熱泵的發展有著借鑒意義地源熱泵系統能充分利用蘊藏于土壤和湖泊中的巨大能量,循環再生,實現對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因而運行費用較低。地源熱泵比風冷熱泵節能40%,比電采暖節能70%。比燃氣爐效率提高48%。所需制冷劑比一般熱泵空調減少50%。地源熱泵空調相比常規的中央空調,集中央空調、地板采暖、生活熱水于一體,采用歐洲的先進熱泵技術和暖通技術,是水質空調,舒適的節能空調,地源熱泵利于推行低碳經濟更適合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壽命長地源熱泵的地下埋管選用聚乙烯和聚丙烯塑料管,壽命可達50年,要比普通空調高35年使用壽命。維持生態環境平衡地源熱泵夏天把室內的熱量排到地下,冬天把地下的熱量取出來供室內使用,相對來說,向環境排放更少的能量,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節省空間沒有冷卻塔、鍋爐房和其它設備,省去了鍋爐房,冷卻塔占用的寶貴面積,產生附加經濟效益,并改善了環境外部形象。地源熱泵系統的能量來源于自然能源。它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廢氣、廢水、廢渣、是一種理想的“綠色空調”。被認為是目前可使用的對環境最友好和最有效的供熱、供冷系統。該系統無論嚴寒地區或熱帶地區均可應用。可廣闊應用在辦公樓、賓館、學校、宿舍、醫院、飯店、商場、別墅、住宅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