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的發展情況:進入20世紀以后,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各種自動調節裝置,促進了對調節系統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研究工作。這一時期雖然在自動調節器中已廣泛應用反饋控制的結構,但從理論上研究反饋控制的原理則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1833年英國數學家C.巴貝奇在設計分析機時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原理。1939年世界上第*一批系統與控制的研究機構成立,為20世紀40年代形成經典控制理論和發展局部自動化作了理論上和組織上的準備。自動生產線維修的兩大方法:同步修理法:在生產當中,如發現故障盡量不修,采取維持方法。分部修理法:自動生產線如有較大問題,修理時間較長。不能用同步修理法。這時利用節假日,集中維修工、操作工,對某一部分進行修理。待到下個節假日,對另一部分進行修理。自動生產線在工作時間不停產。另外,在管理中盡量采用預修的方法。在設備中安裝計時器,記錄設備工作時間,應用磨損規律,來預測易損件的磨損,提前更換易損件,可以把故障預先排除。生產線滿負荷生產。自動化是新的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方面。自動化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方式將產生深遠影響。生產過程自動化和辦公室自動化可極大地提高社會生產率和工作效率,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產品質量,改善勞動條件,改進生產工藝和管理體制,加速社會的產業結構的變革和社會信息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