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火是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后,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故退火與正火同樣能達到零件性能要求時,盡可能選用正火。大部分中、低碳鋼的坯料一般都采用正火熱處理。一般合金鋼坯料常采用退火,若用正火,由于冷卻速度較快,使其正火后硬度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金屬加工熱處理工藝的一種,淬火是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并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方式單介質淬火工件在一種介質中冷卻,如水淬、油淬。優點是操作簡單,易于實現機械化,應用廣泛。缺點是在水中淬火應力大,工件容易變形開裂;在油中淬火,冷卻速度小,淬透直徑小,大型工件不易淬透。金屬熱處理材料的熱處理是將固態金屬或合金,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加熱、保溫和冷卻,有時并兼之以化學作用和機械作用,使金屬合金內部的組織和結構發生改變,從而獲得改善材料性能的工藝。熱處理工藝是使各種金屬材料獲得優良性能的重要手段。很多實際應用中合理選用材料和各種成形工藝并不能滿足金屬工件所需要的力學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這時熱處理工藝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熱處理工藝除了具有積極的作用之外,在處理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形,而這又是機械加工中必須避免的,兩者之間是共存而又需要避免的關系,只能采用相應的方法盡量把變形量控制在盡量小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