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客座新聞》中記載:“衡神詞其徑,綿亙四十余里,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云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其數竟達17000株,真神幻佳景”。可見當時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樹。在現代園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等優點,用作綠化樹種。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對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傳統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桂樹的木材材質致密,紋理美觀,不易炸裂,刨面光潔,是良好的雕刻用材。桂花的園林用途廣泛,在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原產于南方的苗木已經引種到北方,廣泛分布在江蘇、河南、山東、北京、天津、大連、山西等地。桂花的綠化效果好,體現速度快,栽植當年既能發揮較好的作用。但是在北方栽植耐寒性一般,冬季需要特殊保護,才能安然越冬。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占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筑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臺、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在校園取“蟾宮折桂”之意,也大量的種植桂花。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桂花香氣撲鼻,含多種香料物質,可用于食用或提取香料。中國已形成湖北咸寧、湖南桃源、安徽六安、廣西桂林、貴州遵義、湖北武漢等集中種植桂花的地域。我們這兒所說的造景用樹,具有廣義的含義:是指所有在園林中應用于路旁、池邊、土丘、廊廳、房前屋后或與山石建筑相配,或在局部小景區三、五成組散植,從而形成有自然之趣布置的園林樹種。它們大多在枝干、花朵、果實、葉色或葉形等方面存在比較獨到的觀賞特性,在園林應用中能夠很好的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并創造美好的景致。紫薇作園林造景用樹時就需要充分考慮到應用場地的差異,以便選用不同樣式的造型與之相匹配。這里推薦幾種,如杯狀,開心形,叢球形,組合群栽以及亭、花瓶、花籃、牌坊、動物甚至幾何體等象形式造型。水杉是喬木,高達35米,胸徑達2.5米;樹干基部常膨大;樹皮灰色、灰褐色或暗灰色,幼樹裂成薄片脫落,大樹裂成長條狀脫落,內皮淡紫褐色;枝斜展,小枝下垂,幼樹樹冠尖塔形,老樹樹冠廣圓形,枝葉稀疏;一年生枝光滑無毛,幼時綠色,后漸變成淡褐色,二、三年生枝淡褐灰色或褐灰色;側生小枝排成羽狀,長4-15厘米,冬季凋落;主枝上的冬芽卵圓形或橢圓形,頂端鈍,長約4毫米,徑3毫米,芽鱗寬卵形,先端圓或鈍,長寬幾相等,約2-2.5毫米,邊緣薄而色淺,背面有縱脊。葉條形,長0.8-3.5(常1.3-2)厘米,寬1-2.5(常1.5-2)毫米,上面淡綠色,下面色較淡,沿中脈有兩條較邊帶稍寬的淡黃色氣孔帶,每帶有4-8條氣孔線,葉在側生小枝上列成二列,羽狀,冬季與枝一同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