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殼烏雞蛋的營養成分檢測值:每公斤黑羽烏骨雞蛋含有:蛋白質132g能量4750KJ脂肪20g碳水化合物104gβ·胡蘿卜素50g視黃醇2.578mg硫胺素4.41mg核黃素3.24mg煙酸2.41mg維生素C25mg維生素E38.82mg鉀1.32g鈉1.3g鈣424.2mg鎂94.5mg鐵14.7mg錳3.4mg鋅13.9mg銅5mg磷2.33g硒4.3mg碘0.15mg酪氨酸5.0g絲氨酸9.6g苯丙氨酸7.1g精氨酸9.2g亮氨酸11.9g異亮氨酸7.1g組氨酸3.6g脯氨酸4.6g賴氨酸10.3g谷氨酸17.9g天冬氨酸13.8g蘇氨酸6.5g甘氨酸4.6g丙氨酸8.4g纈氨酸8.5g蛋氨酸4.2g綠殼蛋雞市場價值有多大?綠殼蛋雞的市場價值遠高于普通雞。綠殼蛋雞雞苗價格3.5-5元/羽,脫溫綠殼蛋雞雞苗11-15元/羽。養殖綠殼蛋雞,市場潛力無限。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家禽科技推廣工作者,本人對于當前國內綠殼蛋雞的發展卻心存憂慮。其一是國內目前的綠殼蛋雞推廣正處于炒種階段,很少有企業真正從創品牌產品入手推進綠殼蛋雞產業化,長遠地為綠殼蛋雞的發展著想,扎實地做市場開拓工作。其二是綠殼蛋雞與非綠殼蛋雞只要在相同條件下飼養,綠殼蛋與普通蛋并無大的差異。盡管我國民間有綠殼雞蛋可以頭暈病的說法,以及國內有關報道說綠殼雞蛋的一些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1、B2,鋅、碘等,比普通雞蛋高出許多倍。但就目前看,普通綠殼蛋可以頭暈病,現代醫學還未得到證實。至于蛋中的營養成分不同。那是根據雞的遺傳所致。綠殼蛋雞果園養殖技巧:果園養養殖綠殼蛋雞雞是一種以散養為主的生態、綠色養雞模式,使果園的產出獲得倍增,經濟效益,但在果園養雞有幾個問題大家應引起重視與注意,具體如下:一、選好品種果園養雞成功與否,雞的品種是關鍵。果園養雞是放牧為主、舍飼為輔的飼養方式,所以應選擇適應性強、抗病力強、耐粗飼、勤于覓食的地方雞種進行飼養。同時應根據市場的需求來確定選擇適當的品種,一般應選用體型小的品種,如綠殼蛋雞,蘆花雞等;二、調好溫度果園養雞的大特點是雛雞脫溫后就直接轉入果園進行野外飼養,環境溫度不穩定,因此育雛時要調節好溫度,以適應果園環境。初生雛雞體溫比成雞低1~3℃,抗寒保溫能力差,育雛必須在育雛室進行,按不同季節、不同飼養量、育雛室大小、飼養密度、保溫方式等合理調節溫度。一周保持在33~35℃、第二周31~33℃、第三周28~31℃,逐漸過渡到自然溫度后飼養一周,移入果園飼養。三、設置雨棚根據雞群大小和果園面積,適當搭一些油氈棚給仔雞避雨和休息。棚的質量要求不高,只要能避雨、避暑、補飼、休息就行,這是必備設施,對防止雞群被雨淋打、烈日暴曬、意外驚動等非常重.要,不可缺少。四、注意天氣冬季注意北方強冷空氣南下,夏天注意風云突變,謹防刮大風下大雨,尤其是開始放養的前一兩周,隨時關注天氣預報,時刻觀察天空風云的變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進行圈養或放牧。當然,放養三周齡后抗逆力較強,可適當粗放管理。五、做好防疫果園養雞防疫滅病是關鍵。雞的活動范圍廣,疾病防范難度大。因此要嚴格按照畜牧獸醫部門按照當地疫病流行特點而設計制定的防疫程序進行嚴格的防疫和消毒。嚴格把握防疫的時間和劑量。特別是對馬立克、新城疫、法氏囊、腎傳支等主要傳染病絲毫不能放松。同時,要做好定期消毒,閑置消毒,進場消毒,發現病雞隔離飼養,避免交叉感染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六、控制密度出溫房后1周齡以每畝果園放養1500~2000羽左右;第2周齡以每畝果園放養1000~1500羽左右;第3周齡起密度還應適當降低。果園內限定雞群活動范圍,可用絲網等圍欄分區進行輪牧,放一周換一塊。果園放養周期一般1個月左右,這樣雞糞喂養果園小草、蚯蚓、昆蟲等,給它們一個生息期,等下批仔雞到來時又有較多的小草、蚯蚓等供雞采食,如此往復形成生態食物鏈,達到雞、果雙豐收。七、做好補飼雞群可在每天早晨放牧前先喂給適量配合飼料,傍晚將雞群召回后再補飼1次。補飼的量應依季節而異,如秋冬季節果園雜草和昆蟲少,可適當增加補飼量,春夏季節則可適當減少補飼量。八、小心中毒由于雞對農藥特別敏感,所以在果園防治病蟲害時要特別注意雞的安全。防治病蟲要巧妙安排,穿插閑置進行一是要選用低毒農藥;二是將果園劃定區域分片使用農藥和輪牧。三是要在安全期內放養,即在農藥毒性過后再進行放養,嚴防雞只中毒。九、嚴防鼠害果園里鼠蟲較多,可采用養殖適量的貓和要定期人工滅鼠相結合的辦法消除鼠害,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節約養殖成本。十、適時銷售銷售是產生效益的關鍵環節,一般而言,飼養120日齡,有市場銷路,每羽有10-20元的利潤就可以開始銷售,體型小雞飼養期宜短些,麻黃雞、仙居雞等品種,能120天內銷售完畢,長不宜超過140天,體型大的雞主要準備過年過節,則飼養期宜長些,可在150~170日齡內銷售完畢。飼養時間過長,周轉期長,飼料的投放多、投入產出比下降,當然主要還要看銷售的貨源和銷售的價格,有把握獲利的情況下是可以再養一些。總而言之,產生飼養效益是飼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