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業是從事水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并以滿足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需求的水量、水質為生產目標的特殊工業。它是隨著水這種特殊產品的商品化和產業化生產而逐漸形成和完善的新興工業。圍繞水的開采、凈化、供給、保護和再生等環節而產生的各種企業和部門構成了水工業的主體,水工業涉及眾多學科領域,是科技、工程、裝備及綜合管理技術的集成,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污染治理投資增加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環境保護事業逐步發展壯大。其中,關于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逐年增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占GDP比重也穩步提高。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環保治理投資每年為25至30億元,約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1%;到80年代末期,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0.60%左右;'九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1010.3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02%,突破1%;'十五'期末,投資總額達到2388億元,占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1.30%;2007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3387億元,是1981年25億元的135倍;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6%。1992至2007年間,中國經濟總量擴大了3.3倍,但工業廢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僅增長5%和62%,化學需氧量和工業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分別降低了31%和54%。2007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6年分別下降3.14%和4.66%,污染減排出現'拐點',實現雙下降;2008年全國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1149萬噸/日,新增燃煤脫硫機組裝機容量9712萬千瓦,關停小火電1669萬千瓦,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別減少4.42%和5.95%。完善工業廢水立法和完善收費制度環境污染常伴隨工業發展而來,嚴格管理工業廢水是有效控制水污染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對工業布局,廢水排放標準,廢水治理設施的設計、施工和管理,排水收費和罰款都應在有關法令(如憲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的指導下訂出地方的實施條例,以利有法可循,不致責任不清,執行無方。對于工廠排水系統的設計,應當貫徹不同水質的廢水,特別是水質特殊的廢水,分別收集的制度,以便分別處理。環境主管單位不僅對新建的還要對擴建或改建的工廠排水系統的設計進行審查,并參與驗收,排水設施的運行記錄應定期按規定要求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