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纖維的生產工藝[來源:重慶璨月新材料]生產工藝玻璃纖維生產工藝有兩種:兩次成型-坩堝拉絲法,一次成型-池窯拉絲法。坩堝拉絲法工藝繁多,先把玻璃原料高溫熔制成玻璃球,然后將玻璃球二次熔化,高速拉絲制成玻璃纖維原絲。這種工藝有能耗高、成型工藝不穩定、勞動生產率低等種種弊端,基本被大型玻纖生產廠家淘汰。池窯拉絲法把葉臘石等原料在窯爐中熔制成玻璃溶液,排除氣泡后經通路運送至多孔漏板,高速拉制成玻纖原絲。窯爐可以通過多條通路連接上百個漏板同時生產。這種工藝工序簡單、節能降耗、成型穩定、,便于大規模全自動化生產,成為國際主流生產工藝,用該工藝生產的玻璃纖維約占全球產量的90%以上。玻璃纖維在我國交通領域的應用范圍廣泛玻璃纖維在交通領域的應用范圍甚廣,包括軌道交通、汽車、航空、船舶等行業。軌道交通建設特別是高鐵建設為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行業帶來新的機遇。當前我國正處在軌道交通建設的繁榮時期。2011-2015年計劃投資超過1萬億元用于新建城市軌道交通。采用玻纖增強復合材料制造的枕木以及用玻璃鋼制造的客車車門、座椅、墻板由于具有耐磨、耐腐蝕、輕質高強等優點,已在高速軌道交通領域得到了更多更新的應用。目前,我國高速列車上應用的復合材料產品與車型為:“藍箭”動車組及“中華之星”高速列車。“藍箭”機車的車頭蓋是采用RTM工藝成型的前鼻端,手糊工藝整體成型導流罩;“中華之星”動力車的車頭端蓋是手糊成型。上述高速列車的一部分輔助件也采用了復合材料,如司機臺儀表框、車門窗框、車頂罩、蓄電池箱等,目前還是較局限于車內裝修裝飾件、座椅和車頭罩等。無紡纖維表面處理無紡纖維層,特別是針刺氈,在加工完成后,表面會有許多突出的絨毛,這不利于粉塵從纖維濾料表面脫落。于是就需要進行表面處理。無紡濾料的表面處理的目的是:提高過濾效率和清灰效果;增強耐熱、耐酸堿、耐腐蝕性能;降低濾料阻力,延長使用壽命等。表面處理的方法很多,但總體上可分為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兩方面。在物理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是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