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雛綠殼蛋雞雞也稱二級雛或三級雛,是指有病癥的表現或者出殼后體持較弱的雛雞,通常這類雛雞死亡率較高,而為了減少損失,提高雛雞的成活率,要及時分群飼養,進行扶壯,方法如下:1、分群飼養:弱雛雞體質差,反應遲鈍,在開食前將弱雛雞與壯雛雞分群,單獨飼養,避免出現壯欺弱的現象。2、提高溫度:弱雛雞絨毛稀,體溫調節能力差,育雛時應給予較高的溫度,以利于胚胎進一步發育完全和卵黃吸收。將弱雛雞放養在溫度為34-36℃環境中較為適宜。3、掌握適宜濕度:弱雛雞生長適宜的濕度為60-65%,如果濕度超過80%,則易患腹瀉等疾病;如果濕度低于40%,易出現皮毛干燥、精神不安、食欲減退等情況,這樣都不利于弱雛雞轉壯。4、及時補充體液:給弱雛雞喂服補液鹽,配方為: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30℃左右溫水1公斤。也可喂服5%葡萄糖水或8%白糖水。對個別不能自己飲水的雞,可用滴管滴喂,每次喂4-5滴。5、合理飼喂:因弱雛雞消化器官尚未健全,加上卵黃吸收不完全,開食時間應比壯雛雞晚些,一次開食量要少,對個別不會吃食的雛雞應進行人工飼喂。喂養弱雛雞采用“少喂、勤添、不饑不脹”的方式,開始每天喂7-8次,以后每天喂5-6次,這樣既有利于促進采食,又可防止飼料浪費。6、加強護理:對有蛋殼、蛋膜及胎糞粘在身上的弱雛雞,可用布或棉花蘸溫水輕輕拭去,但不要將羽毛擦濕。同時要及早使用藥物,預防疾病。綠殼蛋雞苗,蘆花雞苗,柴雞苗,烏雞苗(轉自養雞網)雛雞出生后的保管、運輸和育雛管理非常重要,特別是雛雞出生后的前48小時,管理環節中任何失誤都會影響雞只遺傳潛力的正常發揮。在實際生產中,這些環節的管理很容易被忽視。因此,為了確保雞群獲得的生產性能,應給雛雞提供佳的生活環境。本文著重討論的是雛雞出生后前48小時確保其舒適性的相關問題。育雛的中心環節是提供給雛雞舒適的環境條件,雛雞周圍的環境溫度對雛雞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育雛時我們應盡量控制好雞舍內溫度和空氣流動,提供雛雞好的的生活環境。討論雛雞對溫度的要求時,也不能忽視孵化這一環節。雛雞無論在出雛箱、出雛大廳、儲存間、運輸過程中或者在育雛舍內,任何一個環節溫度如果出現問題,都會產生同樣的影響。隨著整個肉雞品種向寬胸型轉變,雛雞本身的特性也在不斷變化。因此,我們必須了解雛雞對環境的要求,檢討與評價我們的飼養管理方法,制定出適合雛雞需要的管理方案。正常情況下,雛雞出生后至育雛早期,正常的直腸溫度應該在40-40.5℃之間,溫度平衡狀態下雛雞應該感覺到很舒適。雛雞受熱應激時,其直腸溫度會達到或超過41℃。在實際生產中,常見的問題是雛雞在出雛與運輸過程中受到熱應激,但是到了育雛時又受涼。而且,從年輕種雞群孵化出來的雛雞無論在出雛、運輸還是在育雛過程中都容易受涼。孵化環節除了育雛期的管理,對剛孵化出來的雛雞來說,出雛器的管理也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出雛器設計時的大排熱量是0.11瓦/枚蛋。但是,對于發育中的寬胸系胚胎來說,新的研究表明胚胎的產熱量達到0.14-0.3瓦/枚,產熱量與機器的排熱量相差27%-173%。因此,當出雛器內因溫度不均而造成部分雛雞受到熱應激時,會加快卵黃的利用,這部份雛雞在雞場就表現為脫水死亡。雛雞在出雛器內比較常見的直腸溫度在39.4-42.2℃之間。現場試驗表明通過降低出雛器設定溫度,能提高商品肉雞上市體重,降低料肉比。正常情況下,一日齡的雛雞仍表現為冷血動物的特性,它不能根據環境溫度調節自己的體溫。因此,如果環境溫度降低,其體溫也會降低。若干天以后雛雞才逐漸具有體溫調節能力,能根據環境溫度變化調節其自身產熱能力以抵擋溫度變化所造成的影響。但是,雛雞要到2周齡以后才具有完全的體溫調節能力。通過現場觀察,我們發現前48小時為關鍵。在這一階段,保持雛雞的體溫,使雛雞直腸溫度維持在40-40.5℃之間非常重要。因為這其間雛雞的腸道及甲狀腺仍在發育,任何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應激都會造成生產性能的下降。48小時以后,一般只有在那些管理非常差的雞場,才會出現雛雞的直腸溫度較低的現象。荷蘭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出雛后將部分雛雞放置在出雛器內4天,控制溫度使雛雞的直腸溫度維持在40-40.5℃之間,其余的雛雞放到肉雞場在溫度較低的條件下育雛,結果一周的死淘率分別是0.35%和2%。另外一組試驗結果顯示:將雛雞放置在佳環境條件下飼養8天,直腸溫度維持在40-40.5℃之間,8日齡時體重可以達到250-280克。黑麻羽綠殼蛋雞生長參數一、外貌特征公、母雛喙上緣均無絨毛;成雞全身花毛,帶黑點的約占60%,帶紅點的約占40%;腳均為黑青色。二、主要生產性能與生長發育參數1.父母代主要生產性能。父母代1~8周齡存活率為96%.9—18周齡存活率為96%;1—18周齡耗料量6.01千克,18周齡體重1240克;雞群50%產蛋率日齡為141天,高峰期產蛋率為90%;75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為293枚,75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數264枚;淘汰體重1620克。2.商品代主要生產性能。商品代幼雛的雌雄鑒別方式為翻肛鑒別;1~18周齡成活率為95%一97%,1一l8周齡耗料量5.8千克,18周齡體重960克;雞群50%產蛋率周齡為22周齡,高峰期產蛋率88%一90%;72周齡產蛋量為227—238枚,平均蛋重48.8~50.O克;產蛋期每只雞每日耗料85克;淘汰體重14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