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么給綠殼蛋雞驅蟲、寄生蟲病是蛋雞養殖中常見的一類疾病,嚴重者會影響到蛋雞的生產性能,所以為了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養殖戶應定期給蛋雞驅蟲,而蛋雞驅蟲的時機如下:蛔蟲是危害雞體的一種慢性、消耗性寄生蟲。蛔蟲造成的損失不亞于傳染病,卻往往被忽視。養雞戶如發現蛋雞雞冠蒼白、體型消瘦、羽毛松亂無光、翅膀下垂、行動遲緩、呆立不動、采食減少、產蛋量下降時,就應注意檢查雞體內有蛔蟲寄生,適時地給雞體除驅蛔蟲,以提高養雞效益。給蛋雞驅除蛔蟲的季節是夏末秋初。驅除蛔蟲的藥物是鹽酸左旋咪唑。按每公斤飼料或飲水加入藥物20克,讓雞自由攝食或飲用,每日2~3次,連喂3~5日,驅蟲效果理想,而且安全。給雞驅蟲期間,對雞的糞便要及時清除,堆積發酵,以殺死蟲卵。同時要對雞舍、用具、場地徹底清掃、消毒。常年出售綠殼蛋雞苗,蘆花雞苗,柴雞苗,七彩山雞苗,貴妃雞苗,黑烏雞苗剛出殼的雞么鑒定雛雞的健雛和弱雛(轉自養雞網)初生雛雞質量包括幾個方面:即內在質量和外在質量。1.內在質量(1))品種優良品種優良反映了雛雞內在品質的優劣,反映了雛雞具有的潛力。品種優良是指選擇的雛雞品種應是利用現代育種技術培育或選育的專門化品系然后進行品系雜交,配合力測定后進行配套組合而成的配套雜交雞,這樣的雛雞具有的潛力。是指各級繁育場(主要包括一級繁育場和二級繁育場。一級繁育場就是祖代場,飼養配套祖代雞,按繁育要求進行一次雜交制種。如現在飼養的多是四系配套雜交雞,祖代場飼養的雞是A♂、B♀、C♂和D♀早,4個系一般按1:5:5:35的比例選留,然后分別進行A♂*B♀和C♂*D♀的單雜交,為父母代場提供配套父母代種蛋、種苗,種雞群的大小視父母代的需要而定,一般D系母雞數按1:40配備,即父母代場每需要40只CD系小母雞,祖代場就應飼養1只D系母雞,二級繁育場就是父母代場,按繁育要求進行第二次制種,飼養的是父系的公雞和母系的母雞,即AB♂和CD♀,然后用AB♂和CD♀早相雜交,向商品代場提供種蛋、種苗。父母代種雞的數量,視商品雞場的規模而定。一般按1:100配備,即1只父母代成年母雞可以提供100只商品代雞)能夠按照合法途徑引進各個系的種雞,并按照不同系要求進行嚴格的選育,按照雜交配套組合模式進行雜交制種,優良種雞的質量,否則,不是正常途徑引種,不進行嚴格的選育,不按配套模式要求的系雜交,生產出的雛雞品種就不優良。(2)雛體潔凈的初生雛雞應該潔凈,未被沙門氏菌、霉形體等特定病原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霉菌等污染。否則,病原污染會嚴重影響初生雛雞的質量。(3)雛雞體內抗體情況種雞體內抗體可以循環到種蛋內,通過種蛋再傳遞給雛雞,這種抗體稱作母源抗體,母源抗體可以防止雛雞在出殼前1-2周內不發生傳染病。初生雛雞體內母抗體水平應該符合要求并且抗體水平均勻整齊。另外,雛雞出殼后孵化場都要對雛雞進行馬立克病的疫苗接種,免疫接種時,疫苗質量良好,接種方法得當,接種劑量準確,避免或減少馬立克病的發生。2.外在質量(1))雛雞體質健壯初生雛雞應該按時出殼(一般在20~21.5天),絨毛長短適中,潔凈有光澤;精神活潑,反應靈敏,叫聲清脆;抓起后雛雞掙扎有力,觸摸腹部,大小適中,柔軟有彈性。臍部愈合良好,無釘臍;腿站立行走穩健;初生雛雞處理要得當,避免用福爾馬林熏蒸引起眼結膜炎或角膜炎;無畸形。劣質雞出殼時間要么推遲,要么提前。絨毛臟亂,蛋黃吸收不良,腹部硬大,呈綠色,臍部潮濕帶血污,愈合不良,有的有釘臍。雛雞站立不穩,常兩腿或一腿叉照蛋第1次照蛋在孵化后第7天進行,通過照蛋,撿出無精蛋和死胚蛋。受精蛋胚胎發育正常,血管呈放射狀分布,顏色鮮艷發紅;死胚蛋顏色較淺,內有不規則的血環、血弧,無放射狀血管;無精蛋發亮無血管網,只能看到蛋黃的影子。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第17天進行,以刪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雛盤和出雛器。活胚蛋呈黑紅色、邊界彎曲、氣室傾斜、周圍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氣室周圍看不到暗紅色的血管,邊緣模糊,有的蛋顏色較淺,小頭發亮。在孵化過程不定期地抽檢胚蛋,以便掌握胚胎發育情況,并據此采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