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機械設備_生活廢水處理設備
濰坊眾城環保 李洪亮 152 8899 5633
常用的水處理方法有:
(一)沉淀物過濾法
(二)硬水軟化法
(三)活性炭吸附法
(四)去離子法
(五)逆滲透法
(六)超過濾法
(七)蒸餾法
(八)紫外線消毒法
(九)生物化學法。
(十) 混合離子交換法
排污標準
GB18918-2002是《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而GB8978-1996是《污水綜合排放標準》,兩者是不同的概念,兩者都有各自的針對對象,兩者是不可以混用的。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zui新的標準還沒有出臺,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用的還是GB8978-1996。
通用機械設備_生活廢水處理設備 主營產品:
養殖污水處理設備,屠宰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醫院污水處理設備,工業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地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等。
通用機械設備_生活廢水處理設備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zui jia可行技術指南(試行)一》
前言
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加快建設環境技術管理體系,確保環境管理目標的技術可達性,增強環境管理決策的科學性,提供環境管理政策制定和實施的技術依據,引導污染防治技術進步和環保產業發展,根據《環境技術管理體系建設規劃》,環境保護部組織制定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污染防治zui jia可行技術指南、環境工程技術規范等技術指導文件。
本指南可作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程設計、工程驗收以及運營管理等環節的技術依據,是供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設計單位以及用戶使用的指導性技術文件。
本指南為首次發布,將根據環境管理要求及技術發展情況適時修訂。 本指南由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指南起草單位: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沃土生物有限公司、杭州環興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本指南由環境保護部解釋。 1 總則 1.1適用范圍
本指南中污泥是指在城鎮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污泥,不包括格柵柵渣、浮渣和沉砂池沉砂。與城鎮污水性質類似的污水在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其處理處置可參照執行。列入《危險廢物名錄》或根據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污泥,應嚴格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不適用本指南。
1.2術語和定義 1.2.1zui jia可行技術
是針對生活、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環境問題,為減少污染物排放,從整體上實現高水平環境保護所采用的與某一時期技術、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管理要求相適應、在公共基礎設施和工業部門得到應用的、適用于不同應用條件的一項或多項先進、可行的污染防治工藝和技術。
1.2.2zui jia環境管理實踐
是指運用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為減少生活、生產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潛在污染和危害,確保實現zui jia污染防治效果,從整體上達到高水平環境保護所采用的管理活動。
2 城市污水污泥 2.1污泥的特性及危害
城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含水率高(75%—99%),有機物含量高,易腐爛。 污泥中含有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各種微量元素,寄生蟲卵、病原微生物等致病物質,銅、鋅、鉻等重金屬,以及多氯聯苯、二噁英等難降解有毒有害物質,如不妥善處理,易造成二次污染。
2.2污泥處理處置技術 2.2.1污泥處理技術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減容、減量、穩定以及無害化的過程稱為污泥處理。本指南中污泥處理技術指污泥厭氧消化和污泥好氧發酵。由于污泥厭氧消化前需濃縮,污泥好氧發酵前需脫水,本指南將污泥濃縮、脫水列為污泥預處理技術。
2.2.2污泥處置技術
經處理后的污泥或污泥產品在環境中或利用過程中達到長期穩定,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不產生有害影響的zui終消納方式稱為污泥處置。本指南中的污泥處置技術指污泥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燒。
3 污泥預處理及輔助設施 3.1工藝原理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預處理是指采用重力、氣浮或機械等方法提高污泥含固率,減少污泥體積,以利于后續處理與處置。污泥預處理及輔助設施主要包括污水處理系統中初沉池和二沉池的污泥存儲、濃縮、脫水、輸送和計量等環節的設備、構筑物和相關輔助設施。
3.2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
污水處理系統產生的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排入集泥池,經提升至污泥濃縮池或濃縮設備。通常規模較大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濃縮后進入消化池。經濃縮或消化后的污泥機械脫水后存儲在堆放間,外運處理或處置。污泥預處理工藝流程及主要產污環節見圖1。
圖1 污泥預處理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略)
污泥預處理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惡臭、污泥濃縮和脫水過程排放的上清液和濾液。
3.3污泥產生量及計量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量的計量是污泥處理處置污染防治的基礎,本指南對污泥產生量和計量方法做出規定。城鎮污水處理廠應在污泥產生、貯存和處理的各單元設置計量裝置。
<污水處理小常識>:
污泥處理-蚯蚓生物濾池工藝原理 :
蚯蚓生物濾床中的微生物以污水中膠體態和溶解性有機物為食料而生存繁殖,并在載體或填料顆粒表面形成生物膜;蚯蚓以濾床中的生物膜作為營養源,經吸收消化和分解利用實現污泥的減量化和穩定化。蚯蚓在濾池生物處理系統中與微生物存在著協同共生的作用,蚯蚓糞對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基質。在覓食過程中蚯蚓上下運動,對填料起到了疏松作用,使之保持良好的通氣環境,有利于污染物的進一步降解。
從生態學角度講,系統食物鏈越長,能量損耗就越多,用于生物體合成的能量就越少。所以可通過延長系統食物鏈來實現污泥減量化:在傳統污水生物反應器中引入蚯蚓這一物種,延長和擴展了反應器中原有食物鏈,系統中微生物以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為食料,蚯蚓則生長在濾料表層0.5-20.0cm之間,以污水中懸浮物和生物污泥為食料。通過微生物和蚯蚓的協同共生作用,使污水得以凈化,并形成以蚯蚓糞為主的少量穩定污泥,同步實現污泥的減量化與穩定化。
*** *** ***
歡迎來電咨詢,來廠參觀,來山東濰坊考察游覽。
相關“通用機械設備_生活廢水處理設備”未盡事宜,請咨詢:
眾城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技術部
李洪亮:152 8899 5633
通用機械設備_生活廢水處理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