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豬業中,飼料占養殖成本的70—80%,因而降低飼料成本就成為提高養殖業經濟效益實際的問題。許多農民不愿規模養豬的主要原因是飼料成本太高,使用全價糧食飼料,養殖者無利可圖,甚至虧本,使用農家常規料則延長飼養周期。我們在延慶三岔河、密云梨樹溝農村調查,有的農戶養一頭豬要7—8個月,才能出欄。農民們這樣分析:一頭仔豬養到100公斤出欄,如果用糧食喂養需用500公斤,以0.8元/公斤計算需花400元,加上仔豬成本100元,較低要投資500多元。按目前每公斤6.00元的出欄價計算,100公斤的豬頂多賺100元,再把防疫治病及其它投資算進去,養豬不虧本就算好的。如果使用生物飼料,既可降低30%--60%飼養成本,又可縮短飼養周期,增加利潤。過去人們常說“養豬不賺錢,只圖糞肥田,飼養7—8個月,年底換點油鹽錢”。而今可以說“養豬不賺錢,還有糞肥田,飼養4個月,一年出二欄,有肉又有錢”。此外,秸稈過腹還田,減少化肥投入,改良土壤結構,增產糧食,一舉多得。顆粒飼料機設備的正確維護在平常作業中應留意做到以下幾點:當需求替換環形式,應以非腐蝕性的油將原有的飼料揉捏,所以當再次運用潤滑的顆粒飼料機的零部件,并避免模孔腐蝕。經過必定時刻后運用的環模,應定時查看顆粒飼料機環模外表是不是有局部凸出有些,并查看模孔導料口是不是平坦,密封或回轉表象,比方,磨床或其他東西的使用將環模內外表凸出的有些去掉,然后導料口倒角,必要對環模的修理,延伸環模壽數。修理時應留意環模作業應高于程槽底二毫米內外表的較低點,并修正依然軋輥偏心軸調整確保金后,否則應作廢的環模。假如模孔多數是擋住了進料,可以采取油浸制造資料軟化或油的烹調方法,然后再造粒;假如仍不能造粒,鉆可用于鉆將插頭模具孔資料和油性資料,細砂磨后運用后。環模必須寄存在干燥、清洗的當地,并做好標準,假如寄存在濕潤的當地,可能是經過環模所導致的腐蝕,然后下降飼料顆粒機環模運用壽數或影響對所加工物品出料的影響。我國不乏糧食飼料,但這些高品質也是高價位飼料,在養殖業中全部使用這種高價飼料是不現實的,我國養殖業有一個基本特色,即85%的肉產品是由廣大散養戶提供的。這些散養戶養殖水平低,呈高度分散狀,飼養畜禽數量少,飼養期長,生產資金少,規模小,靠廉價勞動力和非常規飼料維持生產(如米糠、酒糟、泔水、菜梗、葉等),這些特點決定了散養戶不可能大量使用糧食全價料,造成眾多飼料廠生產的飼料銷售難,廣大散養戶用不起的現狀,這一狀況將長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