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殼蛋雞(綠殼蛋雞苗青殼蛋雞苗)保種繁育中心。我們養殖繁育綠殼蛋雞已經有15年了,從初的綠殼蛋雞保種到綠殼蛋雞的提雜交繁育,易科麥種禽經過十幾年的繁育終于了綠殼蛋雞穩定快速發展。我們公司繁育的綠殼蛋雞開產體重2.8斤,開產日齡135日齡,160日齡達到產蛋高峰期,高峰期50天,蛋重48-50克,蛋殼顏色為深綠色,蛋黃大。繁育之后的綠殼蛋雞主要以五黑系綠殼蛋雞為主,五黑系綠殼蛋雞度在90以上,綠殼率88-92%。綠殼蛋雞痘的原因健康雞禽因與病雞接觸而傳染。蚊子與野鳥皆是本病的傳播者。雖然雞痘由病毒引起,但傳播卻相當緩慢。雞痘的癥狀主要發病日齡在70日齡至開產前后,該段時期發病多,可分為:(一)干燥型雞痘的病變部分很大,呈白色隆起,后期則迅生長變為黃色,後才轉為棕黑色。2~4周後,痘泡乾化成痂癬。本病癥狀于雞之冠、臉、和肉垂出現多。但也可出現于腿部、腳部以及身體之其他部位。(二)潮濕型雞痘會引起呼吸困難、流鼻涕、眼淚、臉部腫脹、口腔及舌頭有黃白色之潰瘡。(三)混合型雞痘上述兩種癥狀同時存在,死亡率較高。雞痘方法雞只以“沙氏雞痘疫苗”實施翼膜穿刺法接種。若雞只處于危險地區,應盡量提早(甚至1~2日齡)。若補充雞群于二日齡接種溫和雞痘疫苗(小痘),則6~12周齡須再次以沙氏雞痘疫苗(大痘)補強接種。1、免疫接種痘苗,適用于7日齡以上各種年齡的雞。用時以重量鹽水或冷開水稀釋10-50倍,用鋼筆尖(或大針尖)蘸取疫苗刺種在雞翅膀內側無血管處皮下。接種7天左右,刺中部位呈現紅腫、起泡,以后逐漸干燥結痂而脫落,可免疫5個月。2、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蠓和雞虱、雞螨等。3、及時隔離病雞、甚至應淘汰,并徹底消毒場地和用具。:一般采用對癥療法。發生雞痘時:可以用諾安瑞特的痘痘消皮膚型的一周左右就可以。散養綠殼蛋雞飼養管理要點(二)三、日糧纖維對綠殼蛋雞啄癖行為的影響Esnail(1997)研究表明日糧纖維含量和啄羽發生率以及相關的死亡率之間存在直接關系,通常,啄羽的發生率隨著日糧纖維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不溶性纖維似乎在間接改變雞的行為上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不溶性纖維是營養稀釋劑,它們對雞的營養沒有作用,但是對雞的腸道起著迅速填充作用。因此,當綠殼蛋雞采食富含不溶性纖維的日糧時,它們在采食上花費的時間就要延長,從而減少了啄羽的毛病:Huber—Eicher和wechsler(1998)認為雞在覓食上耗費的時間長.啄食其他雞的行為就會減少。Hartinl等(2002)認為日糧不可笑話纖維降低了蛋雞的啄羽和啄癖行為,這表明不可笑話纖維是一個重要的解決啄羽行為的日糧調控措。Harci等(2003)證實了給蛋雞飼喂高纖維日糧降低了“離槽”的發生率,并增加了采食活動。雖然日糧纖維影響行為這個問題可能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是由于平衡營養的需要,日糧中高水平纖維含量會迫使雞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采食以滿足能量需求。研究表明,當產蛋母雞采食含有高水平纖維的日糧時,與啄羽相關的死亡率會下降。給雞提供充足的蛋白加上高水平的纖維是可行的,因為動物會吃到滿足需求為止。然而,對纖維的需要還必須與其他營養保持平衡。四、制定營養方案可提高利潤率如前文所述,福利水平低會增加動物代謝能從而使得能量從生產向應激轉移。例如,G1atz(2001)研究發現,羽毛評分較差的母雞(侵略性啄羽行為的結果之一)會多采食16%的飼料并且產蛋量下降。通過一系列研究,Harcini等(2003)解釋了日糧纖維是影響蛋雞的生產性能的。圖3表明產蛋母雞采食高纖維日糧后死亡率降低、成活率增加而且母雞日產蛋量提高,很明顯,成活率升高(死亡率降低)和日產蛋量提高說明盈利水平的增加。通過觀察蛋雞行為對生產性能的影響,設想四種情景(見表1),簡單地說,啄羽和相關的啄癖行為會影響放牧蛋雞養殖場的利潤。以一家300只放牧蛋雞的養殖場為例,成本和收益比照市場價格計算。情景1是福利水平很高的一家農場,假設該農場不存在啄羽問題,不用采用日糧調控措施加以控制,養殖場盈利情況良好。在情景2中,啄羽已經導致一些雞的羽毛變差,而且啄羽已經成為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雖然增加了飼料成本,產蛋量并沒受到影響。但在情景2中,僅由于飼料成本增加這一項,利潤空間便下降了18%。如果如情景3所述,啄羽使飼料成本和死亡率增加,加上蛋產品市場銷售進展不佳,即使假設勞動力成本因雞只數量減少而下降,那么這種情況下利潤會比上一種情況下降57%。情景4采用營養策略成功地降低了5%的飼料消耗(與情景1相比)并且增加了2%的產蛋量,因此比情景1利潤增加了20%。上述核算數據表明,營養策略可以增加放牧蛋雞的養殖利潤。利潤的增加源于采食量的下降,這對總的生產成本起重要作用。如圖1所示,當任何一種因素影響了雞群的福利,那么雞的營養需求就會增加,這種增加要么通過增加養分攝入來滿足,要么通過減少產蛋量來滿足。在任意情景之中,生產成本均會增加從而導致利潤減少,因此,降低生產成本便可提高放牧家禽的養殖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