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殼蛋雞產蛋期飼養管理【摘要】培育出發育良好、活潑和健壯的雛雞是蛋雞育雛的目標,而其中一項重要而細致的工作就是雛雞的飼養管理,其與綠殼蛋雞雛雞的生長發育和成活率、成雞的種用價值和生產性能以及整個雞場的經濟效益具有直接關系。因此,必須對育雛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筆者對蛋雞育雛階段的飼養管理要點進行簡單概述,以供大家參考。1育雛前準備育雛前必須沖洗干凈育雛舍,同時進行嚴格徹底的消毒,墻壁一般使用10%的生石灰水刷白并消毒。打掃地面后先用清水沖洗干凈,再噴灑1次3%的氫氧化鈉溶液。后,整個雞舍使用福爾馬林溶液進行1次熏蒸消毒,即先封閉整個育雛舍,按照每立方米空間將159高錳酸鉀添加到30mL福爾馬林中,持續熏蒸1~2h。育雛舍門口要設有消毒池。進雛前I~2h需要對雞舍進行升溫,使其達到育雛的要求,一般室內平均溫度適宜控制在25~27℃,且保持通風良好。另外,飲水器內要添加5oA~8%的白糖水,提前準備所需的開食料。制定合理的工作人員交接班制度,準備相應的記錄本或者表格。2溫、濕度適宜初生雛雞一般需要的溫度較高,一星期育雛舍內的溫度控制在33~35℃,之后每星期降低2。C。經過6星期左右,雛雞基本能夠適應自然環境溫度。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通過溫度計來判斷溫度合適,而是要與雛雞的行為表現相結合,進行綜合判斷。當舍內溫度適宜時,雛雞好動活潑,飲水適量,采食良好,排出正常的糞便,安靜睡眠,平時沒有出現異常叫聲,且均勻分布在育雛室內。當舍內溫度偏高時,雛雞會遠離熱源,張嘴和伸翅,呼吸頻率加快,往往會發出“吱吱”的叫聲。當舍內溫度偏低時,雛雞會相互堆積在一起,且靠近熱源,收縮頸羽,行動遲緩。育雛舍內的濕度適宜可通過干濕度計來判斷,一般育雛第星期的濕度要控制在60%~70%,二星期之后控制在55%~60%。如果濕度忽低忽高都會對雛雞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如果濕度過高,會使舍內有害氣體濃度增加,有利于寄生蟲卵的發育和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從而導致雛雞易患有各種疾?。蝗绻麧穸冗^低,舍內容易羽屑飛揚,且存在大量的灰塵,導致雛雞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給綠殼蛋雞添加維生素應該科學喂養1.當雞有應激反應(如接種疫苗、轉群等)時,應多添加10%的維生素A、E、D、C。2.當雞群有慢性?。ㄈ缏院粑兰膊。r,也應多添加10%的維生素A、E、C。3.對雛雞來說,飼料中維生素A含量愈低,雞的球蟲病發病率就愈高,因此在雞患球蟲病時,飼料中應多添加20%的維生素A、K、C。4.在雞患脂肪肝綜合癥時,要多添加5%的氯化膽堿和10%的多維素。5.在炎熱的夏季,雞飼料中要多添加2%的維生素C,可提高雞體抗病能力,降低雞體溫度,提高生產性能,降低應激反應。6.蛋雞在其產蛋高峰期間,應多添加2%的維生素B2;為增加蛋殼硬度,除應在飼料中多添加2%的鈣質外,還應多添加2%的維生素A、C。7.當雞生白痢、球蟲病時,在飼料中應多添加一倍量的多維素。8.當雞群生某種維生素缺乏癥時,飼料中維生素的添加量應是常量的三倍。9.幼雞、種雞飼料中維生素的添加量應是常量的一倍。10.一般來講,籠養雞要比散養雞的飼料多添加10%的多維素。11.飼料如果使用時間過長(超過一月),應多添加5%~10%的多維素,以補足維生素的損失。黑麻羽綠殼蛋雞生長參數一、外貌特征公、母雛喙上緣均無絨毛;成雞全身花毛,帶黑點的約占60%,帶紅點的約占40%;腳均為黑青色。二、主要生產性能與生長發育參數1.父母代主要生產性能。父母代1~8周齡存活率為96%.9—18周齡存活率為96%;1—18周齡耗料量6.01千克,18周齡體重1240克;雞群50%產蛋率日齡為141天,高峰期產蛋率為90%;75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為293枚,75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數264枚;淘汰體重1620克。2.商品代主要生產性能。商品代幼雛的雌雄鑒別方式為翻肛鑒別;1~18周齡成活率為95%一97%,1一l8周齡耗料量5.8千克,18周齡體重960克;雞群50%產蛋率周齡為22周齡,高峰期產蛋率88%一90%;72周齡產蛋量為227—238枚,平均蛋重48.8~50.O克;產蛋期每只雞每日耗料85克;淘汰體重14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