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的熱膨脹:有資料顯示,石灰石在800℃以下的范圍內,微晶體石灰石的平均熱膨脹系數為(4.5~5.0)*10^(-6)/℃,而粗晶體則增加到10.1*10^(-6)/℃。石灰石的加熱實驗在石灰生產中有很重要的愈義。在石灰石的分解點以下的800℃時石灰石結晶體內產生膨脹,在高度結晶化的石灰石中會形成裂紋,而那些晶體更大的通過加熱會由破裂而成粉末,對于結晶發育很好、含有許多致密方解石的石灰石粉化較嚴重。活性碳酸鈣又稱改性碳酸鈣、表面處理碳酸鈣、膠質碳酸鈣或白艷華,簡稱活鈣,是用表面改性劑對輕質碳酸鈣或重鈣碳酸鈣進行表面改性而制得。由于經表面改性劑改性后的碳酸鈣一般都具有補強作用,即所謂的“活性”,所以習慣上把改性碳酸鈣都稱為活性碳酸鈣。晶體碳酸鈣根據晶體碳酸鈣晶體結構的不同,可以將晶體碳酸鈣分為方解石型碳酸鈣、霰石(又稱文石)型碳酸鈣、球霰石型碳酸鈣。方解石和霰石是天然的碳酸鈣,球霰石則是人工生長的碳酸鈣。輕質碳酸鈣的晶體結構通常為方解石的晶體結構。重質碳酸鈣的晶體結構則為其原料(天然的方解石、石灰石、白堊、貝殼等)中碳酸鈣的晶體結構,活性碳酸鈣的晶體結構為表面改性前輕質碳酸鈣或重質碳酸鈣的晶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