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具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在其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創造出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中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財富。在這漫長的過程中大致分七個階段,在其不同時代的社會制度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風格的家具。在以下的學習中,我們通過漫長的5000年文明演變,看到家具的成長過程,階段家具的形成從一個嬰兒(家具的雛形)成長到第二階段底矮家具的誕生,學前班的小朋友,還得成長第三階段高型家具的出現,象小孩子一個個子長高了,第四階段注重裝飾,情竇初開,喜歡打扮了,第五階段品種增多,年輕充滿活力,該成家立業了,第六階段古典家具成熟,使其達到完美,事業成就輝煌的時候。第六階段中西混合,逐漸衰老。拍賣場的傳奇進入90年代,古典家具才真正回到大眾視野,與其說這得益于文化的復蘇,不如說是受了金錢的刺激:90年代,傳世的明清家具在海外各大拍賣場上屢創佳績,其中大多數是明代的黃花梨家具,也有清代的紫檀家具,特別是在1996年紐約佳士得“中國古典家具”專場上,107件拍品悉數成交,總價上千萬美元,其中一件明代黃花梨屏風拍得100萬美元,創下當時中國古典家具交易的較高紀錄,給國人以極大震撼。人們想不到,古人留下的老家具竟然這么值錢。沒過,這些創紀錄的數字就在國內拍賣場上被一再刷新。2002年中國嘉德的一場拍賣會上,一件清初黃花梨大四件柜以943.8萬元成交,兩年后又在北京翰海拍得1100萬元,首次將中國古典家具的身價推至千萬級別。到了2010年,國內的古典家具收藏市場已然風起云涌:一對清乾隆黃花梨龍紋大四件柜在中國嘉德以3976萬元成交,成為“史上貴的柜子”;一把明代宮廷御用黃花梨交椅在南京正大以6200萬元成交,加上12%的傭金,總額近7000萬元,成為“史上把交椅”;而在北京保利的一場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御制紫檀雕云龍紋寶座成交價高達7168萬元,成為“史上第二貴的家具”。2、“塌”個家具。開始個家具命名為“榻”。無欄桿、無圍子、一個平面、四足落地的坐具,就是榻。榻是狹長而較矮的床。我們為了更近一步了解榻,解釋一下今天還在使用詞,叫做“下榻”。這個詞我們都聽習慣了,沒有太多的感覺。,比如常說:“您在里下榻啊?”一般來說,XX賓館下榻。這個詞很說一下。榻是床的一種,是睡覺用的。下榻,是指人在地方休息。但我們上床就表明要睡覺了,我們說“下床”就是不睡覺了。照這個邏輯,為叫“下榻”,而不叫“上榻”呢?我們在這里講一個歷史典故:東漢有一個名叫陳蕃的官員,性情耿直,是一個廉潔的官員。陳蕃喜歡結交有氣節的人。他分人,看不上的人,根本不見;看上的人,他就設專榻招待客人。這個榻,平時掛在墻上,一旦來了重要的客人,是他看重的人,就把這個榻從墻上拿下來,讓客人休息,所以叫“下榻”。如果當時他要掛一張床在墻上,那就叫“下床”了。